浅议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来源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既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有效制度和经验,并据此提出健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议.
其他文献
房地产公证对公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房地产公证的前景究竟如何、当前在房地产公证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呢?笔者试针对以上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文论述了上海市公证处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铭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的信念,积极、主动地服务市场,缜密、细致地调查房地产交易中的公证需求,全面拓展各类新型的房地产公证业务,从土地批租市场即房地产一级市场起步,成功地实现了房地产公证业务"零"的突破;继而以外销商品房市场为切入点,确立了公证在房地产市场的地位;随后又多方位参与房地
本文对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优先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原则、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原则等进行了论述。
环境外部性是"市场失灵"和"环境失灵"的重要表现.本文以环境外部性的理论概述为开端,认真分析了市场和政府在解决环境外部性中的作用.基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应结合使用市场调节和政府规制的手段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为促进环境外部性内在化在理论上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此问题在我国环境法学理论界被学者论述极少.司法实践中,许多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因环境侵权而遭受了难以弥补的精神损失.但是,获得精神赔偿的当事人却极少.这有悖于"有损害就有赔偿"的基本法律原则.本文依据环境人格权理论和物质性人格权理论,并结合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初步探讨我国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
环境权是人类生存权中最基本的权利,合理行使环境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本文从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一致性原则阐明自觉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义务,探讨保护环境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业在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日益显现,金融法应对可持续发展做出全面的回应.本文探讨了金融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如下几个层面: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生态化,环境责任保险、环保公益信托和环保彩票的法律制度;对金融法"生态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它可以分散风险,使企业避免因污染损害事故而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西方国家分别实行强制环境责任保险、任意环境责任保险和强制责任保险与任意责任保险相结合的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具有承保范围有限、保险合同内容特定和对政府财政扶持的依赖性等特点.
《非航行利用国际水道法公约》的制定国际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然而,《公约》规定的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却与国际法的传统相悖,有侵犯国家主权和扭曲《联合国宪章》之嫌,进而影响了《公约》的生效.因而,作为框架公约,规定任何争端解决的强制方法都是不适当的.
环境法律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规范、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为推动环保产业制定了大量的环境法律制度.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确立环境保护市场化发展方向,并已逐渐建立相关环境法律体系.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迎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进一步健全环境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