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命题在中国的逻辑断裂及其弥合--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来源 :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yiyang9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关于法律信仰命题的研究,交织着对于西方法治经验的斟酌扣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前景的预期,纠缠着对于法律信仰命题本身的理解和对于法律信仰在中国适用性的考量.法律信仰命题在中国语境中既有理解性的争议,也有建构性的困境,呈现出真伪难辨的面目.从历时性生活立场出发,可以完成对于中国法学界关于法律信仰命题理解性争议的清扫,确立法律信仰命题的可信性.区分法律信仰命题和该命题据以提出的背景,纠正对于法律传统的单向度的线性理解,可以跨越法律信仰命题的建构性困境,确立法律信仰命题在中国语境中的可行性.在我国,无论是法律批判论者,还是多数法律信仰论者,均是从伯尔曼所反对的历史主义或传统主义的角度去理解传统,即以静止、凝固、完全过去式的眼光去看待和评判中国传统,将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中国传统的联系予拦腰斩断。
其他文献
全变分理论在图像处理领域已得到很好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全变分和交替方向法的地震图像重建技术,以恢复被噪声污染的地震数据.首先,建立基于全变分的地震图像重建模型;其次,
本文应用Biot理论来研究在流体饱和孔隙柱壳中传播的声波.给出了壳内外流体中的声压和位移,和壳体中位移、渗流位移和赢利张量的表达式.数值模拟了孔隙柱壳内流体的声场,并获
东部探区老油区人口稠密,村庄、厂矿等障碍密集,地表条件复杂,影响地震采集物理点特别是激发点的正常布设与实施,对地震采集技术方案的正常实施造成较大制约.2014年,东方地球
税收法定主义要求税法具有一定的刚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随着社会的变迁,相对安定的税法便无可避免地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和信息革命的推动下,社会进入高
会议
"主审法官"这一概念未见于任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中,仅是司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该名词,这造成法学界和实务界对"主审法官"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不一.最严重的
会议
厘清司法审判与司法行政的界限,对祛除司法审判行政化具有重要价值.司法审判与司法行政界限不清,有其历史演变来由,也有逻辑上和现实中对二者没有进行具体界定的原
会议
现代法治的裁判哲学把天平倒向了被告人,让其坐收存疑利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难以作出无罪判决却是中国刑事司法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阿喀琉斯之踵".由于诉讼制度、文化传统
会议
刑事政策必须受法治原则的制约,在司法层面必须尊重刑法法规的权威性和至上性.刑事政策对刑法适用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但不能直接指导刑法的解释、适用,更不能以刑
会议
对应于建国后社会转型的四个不同阶段,中国的大局发生了四次历史性变迁,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大局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大局,后转变到以维护稳定为硬任务的社会
随着国家推行中小水电站增效扩容,需要更先进更直观的工具和手段来帮助维护人员实现对电站的有效实时监控,可视化是目前从人机界面角度实现上述功能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