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x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来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13 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指出各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区域角度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强城市之间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其他文献
面对快速变化的城乡环境,大量的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正遭受日益加重的多重威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矛盾重重。正是由于城市急剧扩张、建筑高度聚集给文化遗产带来的种种危害,文章欲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范条例的再解读,寻求相关理论上的策略,结合南京明城墙中央门西段的案例研究,提出在这个处于城市高密度、快速发展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些灵活措施,以及本案例中的技术路线的介绍,针对该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历史城市是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是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证。研究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找出其中一些有效方法和某些规律,对于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以徽州文化区的绩溪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结合的特点,乡村与城镇在选址、发展中的内在联系,绩溪县城的景观特征,提出生态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通过对我国目前中小型山地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梳理与分析,针对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的全面展开,结合泰顺县域总体规划实践提出了“轴群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并对其形态特征、形成机制、优缺点及适宜对象进行了相应阐述和实例介绍。以期对快速城镇化阶段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中小型山地城镇空间组织,有所启发。
本文首先针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截取甘肃省14个地区作为样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区域差异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甘肃省14个地区按照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由高到低排序;其次,对差异产生的原因着重从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最后,从甘肃省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分别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专门的建制镇规划编制办法,学术界已有一些探讨,但大多针对发达地区的建制镇。本文结合在重庆市远郊(区)县建制镇的规划实践,试图对欠发达地区建制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作一些初步探讨。相对于发达地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欠发达地区建制镇的总规必须采取“上下结合、自上而下为主”的编制思路;欠发达地区建制镇总规要避免“重镇区、轻镇域”,最终达到两者编制内容的平衡;从编制内容来看,
改革开放30年之际,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后发地区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不落人后甚至后来居上?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后发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对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谋划入手,指明了广东后发地区小城镇选择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宏观驱动力;从对城镇产业格局的发展策划入手,提出了后发城镇生态经济增长模式与绿色产业组织模式;
参与式预算作为一种民主理财方式,是政府将拟订实施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方案和预算草案向公众公布,由民众代表充分表达民意并决定政府资金的投向,参与式预算的初衷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产品。其内涵与初衷刚好吻合了村民自治和公共选择机制的基本动能。因此,在当前农村村民自治和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出现困境的背景下,研究参与式预算在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与公共选择中运用,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走出困境,是一种不
在评价以吉林省为代表的东北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展的基本动因,提出从地区化出发实现吉林省城镇化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提出注重和谐城乡关系的塑造,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进而推动吉林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稳定发展。
本文以俞源村一年两度的节场活动“圆梦节”为对象,通过对圆梦节的走访调查,关注节场活动是如何与聚落的物质格局相互影响,从而论述村落节日场所对地方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同时也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资源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确定水资源开发的最大容量,进行阈限分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本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阈限分析方法,选取灌溉率、产水系数、水资源开发程度、供需水模数、人均供水量和生态用水率7 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素,以青岛市为例进行具体计算与分析。评判结果表明,青岛市水资源开发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处于初始阶段,但偏向过渡阶段演化。该研究为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