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城探1井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地区是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东隆起西段的低凸起,南北分别与若羌凹陷和满加尔凹陷相邻,从上到下地层发育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和寒武系,主要储层是中下奥陶统和寒武系.2013年以来,该地区多口探井在寒武系和下奥陶统见到工业气流,展示出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区烃源岩埋藏深,生烃早,天然气成藏后存在多期调整的可能.因此,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对研究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研究区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恢复结果结合的方法研究油气成藏期.
其他文献
中国海相叠合盆地在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存在多源生烃、多期运聚混合成藏以及后期调整改造等特点,海相油气特征及成藏过程表现出很强的复杂性,使得确定油气成烃成藏年代极其困难,建立有效的确定烃源时代、生排烃、构造调整、聚集成藏定型时间等定年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利用定年分析系列技术,结合油气藏区域地质,明确了四川盆地普光一元坝气田、塔河油田等油气藏源岩形成、生排烃、运移充注、调整改造及成藏定型等关键过程发生的时
高硫原油的成因与成藏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研究议题.黄河口东洼位于渤海海域渤中坳陷的东南部,是一个边缘凹陷.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边缘凹陷的资源潜力也逐步得到了重视,尤其是PL19-3和PL25-6等大油田的发现,证明了边缘凹陷也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使得边缘凹陷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在黄河口东洼高硫原油发现,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因为在其凹陷的周边地区均无这种原油的发现,说明其可能的特殊的来源.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是一个在前新生代基底上发育起来的陆缘拉张含油气盆地,坳陷中部沉积了厚逾万米的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中央峡谷主要形成于中中新世梅山组—晚中新世黄流组沉积时期,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长约570km、宽9~30km.近几年来,针对中央峡谷西段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其中,陵水17-2气田位于盆内陵水凹陷深水区中央峡谷,是中国南海深水自营勘探发现的首个超千亿方大气田
热水沉积作用是近代成岩理论的重大发现和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热水沉积作用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在时间、空间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湘黔地区是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中国南方上扬子地区热水活动的主要区域,区域内广泛分布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是最具油气勘探开发潜力的目的层位之一.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贵州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元素异常富集的现象,探讨在热水沉积作用影响下该地区烃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
乌兰花凹陷位于二连盆地南部温都尔庙隆起集宁地区中部,凹陷面积600km2,基底最大埋深3000m,是近几年二连油气勘探新发现的一个富油凹陷.自上而下发育中生界下白垩系赛汉塔拉组、腾格尔组、阿尔善组、侏罗系及古生界地层,凹陷发育南北两个洼槽,南洼槽自南向北为红井、赛乌苏、土牧尔构造带.重点梳理赛乌苏、土牧尔、红井及北洼槽烃源岩发育情况,利用Trinity成藏模拟技术,对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及生排烃强度
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藏一直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伴随天然气的开采,嘉陵江组的原油生产也取得一定成效.勘探证实,在古隆起核部的向斜区钻进中普遍见油显示,且所有原油均为自喷生产,但是前人尚未针对泸州古隆起核部向斜区古油藏进行过专题研究,此次针对嘉陵江组古油藏的研究对泸州地区原油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对老区增储上产的目标的确定提供重要帮助.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油气资源丰富,但其物性条件却相对较差,平均孔隙度只有8.3%,平均渗透率只有0.2×10-3μm2,远低于常规油藏对于储层物性的要求.但已有长7段资料也显示储层物性对于含油性的大小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也与致密油大面积连片成藏的特征相符.因此必然有其他因素控制着长7段致密油的成藏过程.
石东地区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石西凸起中东段,南至滴水泉凹陷,北连三南凹陷,西邻盆1井西凹陷,北东与三个泉凸起相连.目前共有探井21口,已发现10个油气藏,其中K1h油藏3个(石东1、石东4、石东15),K1q油藏2个(石东2、石东4)、C气藏5个(石东10井、石东13井、石南1井、石西6井、陆东1井).截至到2016年底,上交2块储量,石东2井区块K1q提交石油控制储量232万吨;石东10
库车北部侏罗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后,相继在九十年代末发现YNA气藏,二十世纪初DXB在侏罗系阿合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这些发现坚定了石油工作者在该区寻找侏罗系规模油气藏的信心.但由于该区构造运动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钻遇目的层阿合组的探井少,致使对该区侏罗系的油气成藏研究程度低,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仍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迄今未能形成一个依据充分,观点明确的结论,影响了该区的勘
蒂索经典的干酪根晚期降解生烃演化模式在油气勘探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高演化天然气的生成与演化、排烃效率与滞留烃量、原油裂解的时机与裂解气量等方面需要完善和细化,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指导深层和非常规油气的勘探,赵文智等根据气源岩在不同阶段的生气动力学、生气组分及生成的不同成因天然气,建立了沉积有机质的接力成气模式.指出沉积有机质接力生气的过程包括生物气、未成熟过渡带气、干酪根降解气及液态烃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