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对一次北京强降水过程的观测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廓线雷达能够实时提供大气的三维风场信息,与微波辐射仪或GPS/MET 水汽监测系统配合,可实现对大气风、温、湿等要素的连续遥感探测,是一种新的高空大气探测系统。它具有观测频次多、连续获取资料、自动化程度高、业务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监测的能力和提高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2011 年6 月7 日3 北京市一次强对流过程中风廓线雷达测得的风廓线数据,结合区域自动站数据和天气学理论,对强降水云团的移动情况、气象要素变化和对短期或临近预报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阐述了风廓线雷达在业务观测中的应用,和在强降水天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风速大小、风向方面的特征表现。试验发现,在这次北京强降水过程中,风廓线雷达监测到了水平风速的垂直切变,风向在强降水之前出现的顺时针转向,以及探测高度增加等一些列具有特征指示意义的观测数值。结果表明:可以根据风廓线图中风的演变情况,辅以其他探测资料,对天气系统所带来的降水、大风等天气发展趋势可提供可靠的指示作用。从而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的提供实况和理论上的支持,进而达到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特别是对危险天气的预报准确率。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在大气科学界提出的四维资料变分同化思想,本质上是从反问题的角度,利用最优控制论思想研究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初值和参数的确定问题.利用变分同化方法,可以在知道全部或者部分观测资料的前提下,对预报模式中的未知初值和参数进行反演.因此,在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变分同化方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一些学者分别以常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和一维扩散方程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方法,研究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100°E以东)夏季高温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讨论.结果发现:(1)2009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的高温事件相对历史同期增多,集中在华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2)大陆暖高压是导致2009年6月我国华北黄淮一带高温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7、8月副高的持续偏强和西伸是导致我国7、8月高温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南亚高压与副热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连云港雷达资料,对发生在2008年连云港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中加入雷达资料后,预报效果比单纯的三重双向嵌套效果要优越得多.加入雷达资料后,高低空的环流形势、水汽输送条件和垂直上升运动等更接近实况,预报效果明显改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不少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也在增多,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日趋严重.在这种气候背景下,山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怎样的变化?本文利用山西68个台站逐日最高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百分位值极端事件定义方法(同时兼顾气象业务中常用的定义方法)和Kendall-tau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1-2008年山西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
利用NCAR CCSM3.0 IPCC AR4陆面分量模式(CLM3.0)20世纪气候模拟(20C3M)和21世纪SRES A1B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着重分析了未来北半球陆面情况对全球变暖的时间序列响应特征.通过模式20世纪的气候模拟结果和21世纪SRES A1B情景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北半球陆面的水、热过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全球地面温度的持续升高,北半球陆面的净辐射通量
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对流层出现增暖,平流层出现降温,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对流层顶高度也在发生变化,对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根据1979~2008年期间近30a华北地区12个测站逐日对流层顶探空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别对流层顶发生及其高度季节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并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R/S计算等方法对其高度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对流层顶的分布特征及其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河海交汇区域,地势低洼,易受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影响,气候变化脆弱性极其脆弱.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水体温度、盐度变化导致保护区内潮间带面积缩小,盐沼植被退化,原以河口海岸湿地为主要栖息地鸟类栖息面积丧失、食物质量改变,严重影响保护区鸟类栖息环境与食物来源,威胁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上海城市生态安全.本项研究基于脆弱性六维定义,结合3S技术、海岸带风险评价模型分
利用方差统计方法分析了前期高原大气热源异常时四川及其周边区域的主汛期的位势场、相对湿度场、垂直速度场以及风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前期高原大气热源异常时,次年汛期四川及其周边区域的各要素场会出现显著变化.当前期高原加热场异常偏强,在次年的5~6月东北冷涡异常偏强、7~9月青藏高压显著偏强,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明显偏东;当前期高原加热场异常偏弱时,次年河套西风槽则异常偏强,青藏高压明显偏弱.其次当前期高
利用标准正态检验法(SNHT),对四川省117个站点1961~2006年逐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得到54个均一站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近46a四川省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四川省年日照时数大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盆地日照减少幅度大于高原,而减少幅度较大的站点又主要分布在沿江河谷地带;60、70年代日照时数偏多,80年代以来,日照时数持续偏少;有明显的突变
目前,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心站软件因厂家各异,各中心站需根据装配的区域站的类型安装相应厂家的多个中心站软件,造成了硬件资源配置增加、观测数据产品生成及时性减低、软件升级难度大、运行监控难度大、业务培训成本大等各种问题。本文提出将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心站软件进行统一化的想法——为区域自动气象站设计一个统一的数据收集平台。本文首先对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心站软件的统一性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除了在生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