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系列产品开发研究述评

来源 :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08年农区草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chow_d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开发进行了述评,介绍了菊苣的特征特性,菊苣块根富含菊粉(inulin)经现代生物技术深加工后,可得菊粉、低聚果糖及高果糖浆.以菊苣为原料生产的菊粉系列产品,以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正在被现代人作为理想的糖源所接受.菊苣作为一种宝贵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通过对杂交狼尾草茎叶解剖表明杂交狼尾草为C4植物,具有显著的旱生结构特征.叶片为等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组成,具刚毛,叶脉无主侧脉之分,叶片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大,其中含有许多较大的叶绿体,叶肉中含有大量的泡状细胞,但形体较小,气孔器及输导组织发达,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但气孔密度不一样,导管有环纹和孔纹两种类型.
为筛选出适合辽宁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青饲玉米品种,选择5个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辽宁中部地区产量高、品质好的有中原单32、墨西哥玉米.
以紫花苜蓿为原料调制青贮,设计对照、0.5%甲醛和1%甲醛三个处理组,分别贮藏2d、5d、15d、30d,研究苜蓿青贮过程中蛋白质分解的动态以及甲醛对蛋白质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甲醛可以提高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且添加1%较添加0.5%效果好;苜蓿直接青贮,蛋白质大量分解,且分解主要发生在贮藏初期;添加甲醛可抑制苜蓿青贮的蛋白质分解,且添加1%较添加0.5%抑制效果明显.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g/株、2.2g/株、3.8g/株、5.4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天、55天、65天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g/株和5.4g/株的处理
本实验借鉴农作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用0%、0.3%、0.6%、0.9%、1.2%5个梯度的NaCl溶液对7种苜蓿种子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通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活力指数相时下降率对各苜蓿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溶液能促进种子的萌发;高浓度的NaCl溶液则抑制了其萌发特性。综合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的速度与整齐度,7种苜蓿品种中耐盐能力
利用solidworks对气流分配式排种器建立了三维模型,应用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技术,对其内部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k-ε湍流模型和DPM模型,选择SIMPLEC算法来求解,给出了残差图、速度分布图,压力分布图及颗粒相轨迹图,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排种器结构改进的建议,为气流分配式排种器的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研究了河北省坝上地区紫花苜蓿的需水量和需水强度.结果表明:坝上地区2008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量分别为160.9、230.2、276.5和667.6 mm,第1茬显著低于第2和3茬(P<0.05).第2和3茬差异不显著.坝上地区2008年紫花苜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需水强度分别为2.6、7.4、5.8和4.8 mm/d,第2茬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茎叶比、蛋白质含量主要生产性能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根据权重比较得出各项生产性能指标的权重顺序为:蛋白质含量>鲜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干草产量>分蘖数;依据各项指标权重构建了紫花苜蓿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备品种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猎人河(74-55)在综合评价模型中评价值最高
以裸燕麦青永久887(Avena nuda L.cv.Qingyongjiu No.887)为材料,研究了施氮和施磷对对子粒产量、秸秆产量及种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施磷对子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及β-葡聚糖含量,也对子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及β-葡聚糖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施氮和施磷也对裸燕麦子粒品质有影响.在N90P90处理下,裸燕麦子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及β-葡聚糖产量均迭最高值.裸燕麦子粒产量Ys(
笔者从起源与分类、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动物饲料、生态修复、土壤改良、食用菌栽培等方面概述了圆叶决明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