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见费振钟先生<扁鹊考>一文,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1月8日,很是亲切,因为很久没见到有人谈论扁鹊了.尽管<汉书·艺文志>将<扁鹊内·外经>列为"医经七家"之中的两种,医圣张仲景对于扁鹊出众的才能赞叹不已,<脉经>之中还保留着扁鹊的脉学精华,然而,扁鹊的名字已经越来越少有人提及了,太古老了.司马迁历尽艰辛,反复考证后记载下来的扁鹊,这个给中医学开辟了道路、"为方者宗"的扁鹊,还是逐渐被人们淡忘了.本文介绍扁鹊是一个可查可考、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一、司马迁<扁鹊传>依据的历史资料,二、扁鹊生活于春秋末期,三、扁鹊是中医学开宗明义的大师.
其他文献
是一部外科专著(据1983年10月山西人民出版社何高民校考本加以讨论),此书是何高民先生1962年从河南沁阳"宁拙堂"藏书中检出的,序后尚有"河南怀庆济源庙道张士学秘藏"13字.据何高民先生考证一书的作者系山西傅青主,笔者将此书与陈士铎述传之(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柳长华主编进行讨论)一书初步对比后发现,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进一步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从文献和统计角度对此问题进
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所以在篇目卷次等方面必定存在着不够系统、不够紧凑等诸多问题,而唐·王冰编次,为后人习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自王冰次注本问世后,历代诸家对其褒贬不一.褒扬者如宋·林亿,其在新校正云:"王氏之功于多矣."贬低者如清代医家张琦在其中指斥曰:"率意移之过矣."本文研究由今本《素问》编次看王冰对古籍整理的贡献.
阴阳五行作为中国古代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运用于中医学,并成为中医药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论理工具.阴阳的概念则更是与中医的多种辨证系统密切结合,如八纲辨证之阴阳(上海颜德馨教授以阴阳为总纲,纳气血辨证为新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之三阴三阳、脏腑辨证之阴阳虚实等.而脏腑、藏象是中医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无不围绕脏腑、藏象学说为轴心而发展,因此,谈中医离不开脏腑阴阳,谈辨证论治离不开脏腑阴
中医药学历经千年不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然闪耀着辉煌,世界性"中医热"一浪高过一浪,这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这种奇迹有很多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断地"现代化"的结果,只不过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而已.高科技日新月异,引导中医视野不断开阔和转换,许多问题引入思考.本文探讨,一、Swanson的知识发现法的背景,二、Swanson的知识发现法的应用,三、Swanson的知识发现法的意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是世界医学界科研难题,该病轻则疼痛,重则残疾,严重的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我所名老中医金方荣历经50余年日以继夜的顽强拼搏钻研和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目前对临床诊断技能和治疗效果更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介绍其临床经验.
冠心病为老年常见病,属中医"胸痹"、"厥心痛"等范畴.究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脏腑阴阳气血逆乱,标实表现为气滞、痰瘀、寒凝.笔者近年来以脏腑辨证为纲,调治脏腑阴阳气血,平期逆乱,扶正气除病邪,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介绍脏腑辨证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对黄芪作了高度概述,[时珍曰]蓍,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或作蓍者非矣,蓍乃蓍龟之蓍也.[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饮片性状]黄芪为类园形或椭园菜的厚片,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内层有棕色环纹及放射状纹理,外层有曲折裂隙,中心黄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有纵皱.质硬而韧.气微,味微甜嚼
四气五味是中药基本性能之一.四气又称四性,除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之外,还有平性药.平性药虽然性质较平和,但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平性药物,总是略有所偏.如甘草虽方性平,但实际上生甘草偏凉,而炙甘草偏温.五味除酸、苦、甘、辛、咸五种味而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因淡味无特殊的滋味,而且一般认为"淡附于甘",涩味药和酸味药的作用又基本相同,故仍称五味.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既能反映某些药
"重人贵生",乃道教文化的核心;"长生久视",为仙道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我命在我不在天",则是道家喊出的人类与死亡作斗争的最强音.两千年来,许多道教人士出于祛病延年和济世传道的双重目的,在修道的同时,莫不兼修医术.他们大胆探索人体生命的"道教医学"流派.尤其在养生保健、延缓衰老方面,更是独树一帜,令世人瞩目.其中孙思邈是被医、道两界普遍推崇,论述养生方法最为精辟的代表人物,本文予以介绍.
一直以来,对"传统"的认识存在相当的误区,有些人认为"传统"就是过去的、陈旧的、落后历史上曾因此而出现一度要废除中医的事件.2004年12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持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该项工作.首先从"传统"、"传统知识"角度对中医学进行了考察研究."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所谓"传统",是指其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社区,是在特定社区得以保持、发展并传递着;传递依赖于专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