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苗种繁育研究与产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来源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参的繁育基础研究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在二十世纪50 年代开始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研究,于二十世纪80 年代初步建立了刺参人工育苗技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刺参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对刺参苗种的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近十年苗种繁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03 年至2013年,苗种量从57 亿增至738 亿头,放养面积由47244 公顷增至214945 公顷,养殖产量由34100 吨增至193705 吨,极大推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刺参人工控温促熟技术逐渐成熟,有效提前了亲参的成熟期,提高了苗种规格;浮游期代用饵料已能完全代替鲜活单胞藻饵料,同时单胞藻饵料的专业化培养与市场化供用,为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保障;稚幼参饵料投喂技术、密度控制技术、病害诊断与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了稚幼参成活率和单位水体出苗量;科学的过程管理、机械化设备的应用等加速了产业的发展。在刺参繁殖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包括性腺发育和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和行为学的观察;环境因子如盐度、温度、饵料和光照等对浮游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附着的影响等。近年,刺参池塘和网箱生态育苗技术研究的开展,降低了苗种中间培育成本,生产出适应能力更强的苗种,为刺参苗种繁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良种选育、种质改良以及生理机制研究和相关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为可持续的苗种和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应当认识到目前我国刺参苗种繁育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1)大规格健康苗种的需求,生长慢、成活率低、抗逆性差的问题;2)滥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耐药性、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3)基础研究与生产活动相脱节,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4)刺参营养学相关研究和有效的配合饲料等问题;5)苗种生产中设施设备工程化问题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苗种繁育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切实做好科研、示范、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海参产业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名仿刺参,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棘皮动物.近年来刺参增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对刺参行为生态学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温度对刺参运动行为的研
会议
  本文综合论述了通过构筑超疏水/超疏油(超双疏)表面结构,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扩展涂层的使用范围,增强涂层的抗污染能力的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海洋污损生物
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一直是制约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50余家,前10名的农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仅21.9%。为此,农
  国家海水腐蚀站南海榆林站于2008年由榆林港搬迁至三亚市天涯镇海滨三亚市天涯镇海滨。本文结合南海榆林试验站50多年运行成果和新建南海三亚试验站近几年试验结果,对污损
会议
学位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它不仅具有溶剂型聚氨酯的耐低温、柔韧性好、粘接强度大的优良性能,而且具有不易燃烧、有利环境、节约能源、操作加工方便等优点。
本文主要研究片状铝粉颜料用湿法球磨的制备工艺。从理论上研究了球形铝粉片状化的过程,建立了研磨过程的模型,提出铝粉片状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的观点,即成饼阶段、薄化阶段及破碎
  吞噬是进化上保守的细胞过程,通过内吞入侵的病原菌及体内凋亡或坏死的细胞,在抵御病原侵染及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基因组中
会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TiO2和ZnFe2O4作为常见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照射时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和还原能力的电子载流子和空穴载流子,可以催化许多氧化还原反应,成为光催化研究领域中的热门材料。但是TiO2因自身较宽的带隙能量和高的电子-空穴复合率导致其只能吸收紫外波段的光且催化效率不高,限制其进一步发展;ZnFe2O4价带势比较低,直接去除有机物的活性不高。基于此,本论文分别针对TiO2和ZnFe2O4半导体材料本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