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道德认知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来源 :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iao13939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认知作为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个体的道德行为。研究基于理论发展的脉络,对道德认知理论的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对发展趋势做了分析。道德认知是个体依据内在道德观念和准则,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对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关于道德判断中的"理性与情感之争",即道德判断究竟是一个由认知控制的推理加工过程还是一个由情绪启动的自动的直觉过程,引起了广泛讨论。综合分析以往研究发现,近年来道德认知理论开始由对对普遍道德原则的寻求转向对具体情境下个体道德心理特征的探究。道德直觉模型和双加工理论是当前有关道德认知理论的主流理论基础,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不过也有学者考虑到以往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基于新的视角和眼光,开始思考具体情境下的道德认知发展状况,进一步丰富了道德认知的理论体系。道德认知理论的发展路径由简单的行为学研究转到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早期的道德认知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行为观察与分析基础上,而对于具体情境下的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发生机制,先前的理论并不能清晰地回答,因而不能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与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随着fMRI、EEG、ERP等认知神经技术的进步,许多学者得以借助认知技术探寻道德认知的脑机制,为相关理论提供多方面的证据支持。通过利用相关技术探究个体做出道德判断的神经活动特点,从生理机制方面来补充和丰富道德认知的研究。国内也有学者基于当前道德认知研究的现状,开始探索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心理现象和规律,今后需要有更多的研究,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优势,推进本土化的道德心理研究,促进本民族道德教育与实践。
其他文献
为探究以乙醇汽油(E10)为主要燃料的机动车尾气源和蒸发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于2019年12月在郑州市北三环隧道内展开了连续两周的VOCs采样,并对隧道内车流特征和环境参数等进行在线监测。首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定量出106种VOCs组分,然后采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5.0)-化学质量平衡(CMB8.2)复合模型对机动车尾气源和蒸发源VOCs排放的贡献率进行定量
2020年成都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臭氧污染事件,此次污染过程呈现从清洁-污染-清洁的变化趋势,污染持续时间长达9天,最大臭氧小时浓度达到258.8 μg/m3.气象因素在成都臭氧污染中的影响不可忽略,其中温度与臭氧浓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东北风主要出现在污染前和污染后,可能起到稀释扩散臭氧浓度的作用;东南风主要出现在污染时期,存在对臭氧的传输作用.烯烃和芳香烃对成都的臭氧形成贡献显著,是成都臭氧污染
选取四川省12家典型餐饮单位开展了NMHCs浓度和VOCs组分监测,结合已有数据,综合建立了含117种VOCs组分的餐饮源组分谱,获得本地化NMHCs排放因子,基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四川省餐饮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含氧和烷烃两类组分为川菜、烧烤和食堂餐饮的最主要的组分,二者质量浓度合计占比在75%以上,主要VOCs物种为乙醇、甲醛、乙烷、己醛、乙烯、1-3-丁二烯和丙烯醛等;含
本文针对高三生物学二轮复习期间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对该阶段采用"主题式"教学、专题教学、概念图的构建,以及多维度的比较归纳几个方法加以阐述,让学生们产生新的认识、反思以及思考。实现知识之间多向联系,针对认知结构作出优化,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观察"烧山火"针刺手法为主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1例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按照4∶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指导等基础干预,治疗组同时采用针刺治疗,取穴为肾俞(双侧)、"骶四穴"、百会、三阴交(双侧),其中肾俞穴行"烧山火"针刺手法,"骶四穴"行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30 min
研究分析了16头屠宰体重在83.5~106 kg阶段的沂蒙黑猪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程度和随屠宰体重的变化规律,为确定沂蒙黑猪适宜的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3.5~106 kg体重阶段,随屠宰体重增大,胴体重极显著升高;其他指标不同屠宰体重间差异不显著。胴体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如平均背膘厚与脂肪率极显著正
目的:探究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疾病治疗中使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8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0例。生物电刺激治疗法用于对照组,生物电刺激治疗法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24h排尿次数、24h失禁次数、24h漏尿量、尿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
目的系统评价灸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更好的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有关灸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2月3日。采用RevMan
该文从科研产出的视角出发,以WoS论文为数据基础,应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科技创新管理与政策领域的发展态势,具体分析从整体产出概况、国际合作、关键词与期刊分布、学科交叉、研究主题与研究热点、论文受资助情况六个维度展开,并辅助以专家视角的解读,旨在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科技创新管理与政策领域的发展态势,揭示中国该领域在国际比较中的位势,为科技政策相关部门制定该领域的学科战略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显示,
采集太原市城区夏季VOCs样品并分析了浓度特征,使用参数修正法得到VOCs初始浓度,分析其来源及对O3生成的贡献.结果显示:太原市城区总VOCs平均浓度为48.13 μg/m3,烷烃(25.52 μg/m3)为其主要组分.VOCs浓度呈明显日变化特征,在日间(10:00-14:00)光化学产生O3的关键时段浓度最低.油品挥发、机动车排放、燃煤、植物排放与液化石油气/天燃气(LPG/NG)使用源对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