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中携带blaCTX-M-27质粒特征研究

来源 :2016全国兽医学博士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是治疗沙门氏菌侵袭性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之一.研究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这类耐药性及其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研究了2014-2015年分离的285株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耐药检测结果发现沙门氏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0%-52%;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4株菌携带blaCTX-M基因,其中43株携带blaCTX-M-27,7株携带blaCTX-M-65,4株携带blaCTX-M-14.对携带blaCTX-M-27的质粒进行杂交和复制子分型,结果显示20个100-300Kb大小的IncK、IncFIB质粒.23个100Kb左右的质粒分型失败.挑取两个亲本菌株来源不同的质粒进行测序显示,两个质粒为同一质粒,质粒大小为103.445Kb.质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为类P1噬菌体,其基因组中的8084bp外源片段主要由两个转移原件Tn1721和ISEcplB组成.本研究表明在食品动物源沙门氏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性的产生主要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CTX-M-27有关,类P1噬菌体与blaCTX-M-27耐药基因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新城疫病毒(NDV) HN蛋白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和病毒成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病毒毒力和组织嗜性的重要因素.HN蛋白具有受体结合、解离及促膜融合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已报道的HN蛋白长度至少有9种,为评价NDV HN蛋白长度多样性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以基因Ⅶ型代表毒株SG10为模式病毒,构建了一系列含截短和延长HN蛋白的重组NDV,并对其毒力、生长特性和HN活
会议
新城疫病毒(NDV)通过在其P基因保守位点(5-AAAAAGGG)插入1个或2个非模板G编码附属蛋白V和W,这些蛋白在抗宿主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对不同毒力NDV P基因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检测LaSota和F48E9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点P基因编辑变化.几十万的数据产生及分析后发现NDV P基因编码频率在强弱毒中相似,分别为48.63% (LaSo
会议
本研究围绕着VLPs如何诱导DC成熟以及抗原递呈为核心科学问题,以病毒样颗粒特性以及免疫应答性质为研究目标,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不同组装类型的NDV VLPs,以此为免疫原刺激DC并检测成熟相关分子.结果 表明,以M蛋白为骨架配合HN蛋白可组装形成NDV VLPs,经Westem Blot可检测到相关目的 蛋白,在电镜下可观察直径约10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囊膜突起以及完整空心结构.VLP
会议
西尼罗病毒(WNV)为典型的蚊媒传播的黄病毒,可引起人类致死性的脑炎和脑膜炎,但目前其病毒-宿主的致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目前来看,蛋白组学是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利用质谱的手段检测WNV感染宿主细胞的模型,得到了1657个显著发生磷酸化修饰的蛋白。我们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的富集和分析,并着重对富集在炎症通路上的蛋白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siRNA的手段对其中检测出的三
会议
禽白血病病毒是一种禽肿瘤性反转录病毒,根据致瘤速度的快慢可分为急性致瘤性ALV和慢性致瘤性ALV.2010年,本实验室在"817"肉杂鸡中发现了ALV-J诱发的急性纤维肉瘤,本研究对其进行了病毒分离和基因组鉴定.除了复制完整型ALV SDAU1005外,还扩增到了复制缺陷型的Fu-J株及多个变异株Fu-J1-5.Fu-J携带完整的v-fps肿瘤基因,编码140kD的g-g-fqs融合蛋白;Fu-J
会议
2015年6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暴发鸡心包积液综合征,临床病例均表现严重的心包积液和肝炎病变.主要见于肉杂鸡、麻鸡、三黄鸡,在白羽肉鸡、蛋鸡中也有发生.为明确该病病原及其致病性,对25例临床病例进行了病理学观察和病原学检查.结果 发现所有病例均表现肝细胞灶状坏死,核内有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心肌纤维变性,间质水肿、巨噬细胞浸润.电镜观察到肝细胞核内有直径70纳米左右的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用PC
会议
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侵害2-3周龄以内的幼雏,引起白色下痢,病死率极高,成年鸡感染后虽然不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但长期处于带菌状态,可以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病菌,对养禽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该病已经被消灭,而我国鸡白痢的爆发仍然多见.目前除了疫病净化仍然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而且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免疫沉淀技术和质谱分析筛选到鸡白痢沙门氏菌优势
会议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通过特异的呼吸系统感染方式引起禽类患大肠杆菌病,APEC可以迅速地调整毒力相关因子的表达模式以促进对宿主的感染定殖,这些受调节的毒力因子包含自分泌黏附素和K1荚膜,这两种毒力因子促进APEC黏附定殖于宿主的巨噬/非巨噬细胞,及利于APEC耐受血清杀菌作用,当然,在这个感染过程中需要特定的转录调节因子参与APEC毒力因子表达水调控。本研究发现并命名了两个新的转录调节因子A
会议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系统性疾病,能引起雏鸡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我国禽养殖业中危害严重的常见性传染病.鸡白痢沙门菌的控制依赖于一个地区的感染程度,感染水平高或者无法进行淘汰扑杀的地区可以考虑使用包括免疫预防在内的综合防制措施,以有效控制或净化鸡白痢.菌影是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诱导表达噬菌体PhiX174的E基因,裂解形成的无活性的细菌空壳,可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E蛋白介导的细
会议
本研究主要是分析报告肉鸡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沙门氏菌的流行以及沙门氏菌耐药流行特征.针对同一生产链的四个不同来源(种鸡场,肉鸡场,屠宰厂和肉鸡市场)的1148份肉鸡样品进行沙门氏菌鉴定.获得了来源于9个不同生产环节的172株沙门氏菌试验菌株.与此同时,利用药敏纸片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开展了对172株沙门氏菌菌株的耐药流行特征调查.结果 显示:沙门氏菌肠炎血清型(116/172)在肉鸡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