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知觉空间分离范式下的前脉冲抑制缺陷及其与症状的关联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显著特征之一是早期信息加工能力的缺陷,这可能是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的精神病理基础,这一缺陷可以通过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等感觉门控系统来进行测量,本实验采用一种改良的PPI范式,探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知觉空间分离对PPI的调节缺失,以及新范式下前脉冲抑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改变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3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
目的 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增强的小脑-默认网络连接,然而这种增强的小脑-默认网络连接是否在发病之前存在尚不清楚。方法 本研究招募34个精神病超高危人群(UHR)、31个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7个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用基于种子点功能连接(FC)的方法来分析影像学数据。
目的 目前关于抑郁症患者情绪信息处理过程中,情绪相关脑区与全脑其他功能网络脑区的整体信息交流变化仍是未知。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脑功能网络节点连接强度属性的异同,探究抑郁症患者情绪相关脑区与全脑信息交互能力的异常,并进一步分析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额颞通路的功能异常参与了精神分裂症语言理解相关的精神症状的形成,比如幻听。既往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中都存在额-颞通路的功能异常,但报道并不一致,可能与额、颞叶脑区包含多个功能子区有关。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精神分裂症及其健康同胞存在静息状态下的额颞通路上局部脑区(颞中回和眶额回)的自发活动异常,考虑到局部脑区自发活动异常与脑区功能整合异常均是精神分裂症脑功能异常的
目的 通过建立咬肌持续性疼痛模型,使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索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情绪与疼痛感知的相互影响。方法 排除重大疾病的健康被试和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各10名,接受两个阶段的疼痛研究(均为12分钟)。被试在第一阶段接受单纯疼痛刺激并根据主观感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第二阶段在接受疼痛刺激的同时观看正性、中性和负性情绪图片并进行VAS评分,同时做大脑功能态扫描。疼痛模型建立通过微量泵入系统注入5%高
目的 寻找双相障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40例双相障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BD-mania)患者及40例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HC)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垂体泌乳素(PRL)血液浓度检测。优势比(OR)用来计算双相障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甲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存在基础认知和社会认知损害,尤其是社会认知损害是目前研究热点。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是社会认知的核心成分,其损害可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识别与表达异常。而通过眼神(眼区)识别情绪是ToM中最核心的成分之一,有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区情绪识别存在异常,但其神经机制不清。本研究采用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探索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 寻找首发双相障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组的65例首发双相障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期(BD)患者及62例健康对照(HC)进行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检测。探寻疾病临床特征和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寻找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质醇、睾酮及比值(C/T值)和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非代谢综合征(Non-MetS)或代谢综合征(MetS)对174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横断面分析皮质醇、睾酮和C/T值的组间生物学差异.试图寻找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特征与其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Non-MetS组与MetS组皮质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9±128.6)vs.(
目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症动物模型中microRNA-124可能在抑郁发生机制和抗抑郁药治疗后发挥作用。然而人体中MiR-124的作用仍然不清楚。因此本文想探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24的表达水平是否与抑郁症有关,以及MiR-124表达水平在8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