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脏器损伤时合并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分析

来源 :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脏器损伤时合并胰腺损伤患者的病情均较严重,由于胰腺位置深在,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易造成漏诊.本文探讨胰腺损伤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笔者总结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6例胰腺外伤病例,以期探讨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3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发生胰瘘5例,十二指肠瘘2例,切口及腹腔感染例(88.9%)治愈,死亡4例(11.1%).结论:提示对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严密观察及短期内影像学的动态对比检查,对疑似病例及时剖腹探查是胰腺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应根据损伤部位及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脓毒血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当其中合并(单一)器官功能障碍时称严重脓毒血症(Severe 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如创伤、休克、胰腺炎等损害机体发病24小时后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经至衰竭的临床综合症。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西菌,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脓毒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差别,了解其升高特点,能否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预测指标。方法:对100例稳定性心绞痛和4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稳定性心绞痛c反应蛋白平均为5.4mg/l,45例急性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平均为55mg/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反应蛋白应可以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预测指标之一。
目的:观察早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avasive positivepresstireventilation,NPPV)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严重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予无创性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无创性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在治疗开始后的1/2h内PCO2有显著性差异(P<0.
目的:探讨“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现场救治”新模式创建的体会。方法:在常州地区建成了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现场救治新模式。它主要由它由加强农村基层的急诊技能培训、GoTa无线集群通信功能的伤病员预先告知会诊系统、“流动便携式ICU病房”及医院内采用整体化治疗四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系统工程。结果:其核心是大大缩短伤病员获得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极大提高现场伤病
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笔者作为首批进驻汶川县城的医疗队员之一,圆满完成了此次医疗救援任务。本文结合笔者在汶川救灾一线的自身体验及所见所闻,谈了一些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颈部大血管损伤的危害性不仅在于短时间内的大出血,而且在于对大脑血供的影响及血肿对气道的压迫,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随时会有死亡的危险.本文就某院自1996~006年急诊收治的22例颈部火血管损伤的救治情况进行报告。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的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急诊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2891例,按创伤类型、创伤原囚、年龄、性别及时问分布特征等进行回顾件临床分析.结果:①年龄段分布,年龄≤39岁1183例,占40.9%;40~59岁1117例,占38.6%;60~79岁394例,占13.6%;≥80岁59例,占2.1%.②8年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③抢救病种分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百草枯中毒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和对照组、急性百草枯中毒组和长托宁治疗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中毒组用百草枯25mg/kg灌胃染毒;治疗组于染毒同时腹腔注射长托宁,分别测定染毒后3h、6h、12h、24h大鼠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和肺湿/干重比(W/D),并观察肺纰织病理学改
目的:报道复杂类型断指再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静脉移植桥接、动静脉转位,指背脉转位吻合,静脉动脉化,邻指动脉转位等方法治疗特殊类型断指.结果:临床再植36例,成活33例,成活率91.67%.结论:采用静脉移植桥接、动静脉转位,指背静脉转位吻合,静脉动脉化,邻指动脉转位等方法可以扩大断指再植适应证,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目的:回顾性研究本科2002-2007年收治的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病例16例, 探讨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6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经后路手术治疗,其中Apofix椎板夹技术5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Magerl技术)4例,后路寰枢椎钉板(棒)固定植骨融合技术7例。结果:随访6-18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前不同程度的局部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Ap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