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壳层中空结构的可控合成与功能应用

来源 :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e3we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壳层中空结构材料不仅具有单壳层中空结构大比表面积、低密度、高负载量的特点,又具有多个由外至内次序排列的可调变的壳层与壳层空间,能够实现反应物与产物的次序负载与脱出,或光、波的次序吸收与散射,在能源转换与存储、传感、催化、电磁波吸收、药物缓释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1,2]。然而,结构的复杂性无疑加大了多壳层中空结构的制备难度。我们发展了一种多壳层中空结构材料的普适合成方法—“次序模板法”,通过控制富含前驱体的模板的次序去除,使其多次发挥模板作用形成了多壳层中空结构,广泛适用于各种无机多壳层中空结构的合成[3]。通过对模板制备与去除过程中反应机制的研究,实现了对多壳层中空结构的壳层组成、壳层数、壳层厚度、壳层间距等的精确调控。针对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功能应用对材料的不同要求,通过结构的合理设计获得了性能优异的新能源器件,证实了多壳层中空结构对性能的增强作用,为无机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有效途径[4,5]。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多不具备金属配合物等经典化合物所拥有的分子结构确定性和单晶表面的结构完美性,当前尚未形成可以有效指导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优化的共识性理论。在材料合成中,引入特定分子与金属纳米材料表面形成配位键,往往会影响其表面能,进而调控表面结构/形貌;而在构效关系研究和性能优化方面,认识并理解配位分子在纳米材料表界面上的成键、断键等表界面微观化学过程是破解其独特化学性能和纳米效应本质的关键。本报告将
溶液配位自组装是在超分子层次创造新物质和产生新功能的重要合成手段。一方面,针对现有配位超分子主体结构单一、空腔太小、构型固定的现状,我们发展了逐级组装、诱导匹配自适应组装、协同自分类组装等策略,通过溶液法自下而上成功构筑了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介孔纳米管[1]、具有多重阴离子刺激响应的动态大环库[2]、集成光致变色、氧化还原、多组分协同包裹、仿生催化等多功能的、空腔可调的水溶性配位超分子多面体[3];
太阳能驱动的化学品合成可以降低化工生产中的能耗,符合目前的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该路径的效率取决于化学转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小分子(包括氧、二氧化碳、氮和氢)的活化及其活化物种的调控。因此,近年来本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发展该技术路线中所需的催化材料,通常包含吸光单元和催化位点两个组成部分。吸光单元俘获太阳能后产生光生电荷,将其转移到催化位点上,进而在位点上活化反应分子并发生化学转化。在此报告中,将展示如何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使得锂原料持续消耗导致其价格不断攀升。过高的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了开发大规模储能设备的可行性,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其它储能设备相比,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成本低、能量转换效率高和循环寿命长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1]。而开发成本低廉、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是实现钠离子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钠离子具有较
纳米储能材料由于动力学方面的优势在未来的先进二次电池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高能量密度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认为是解决金属锂负极与液态电解液不兼容性的理想选择,是未来先进二次电池的杰出代表。一般地,固态金属锂电池包括正极、金属锂负极以及用于隔断正负极之间电子传导同时保证锂离子传输的固态电解质。在此,将介绍本课题组在固态金属锂电池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均匀的金属锂沉积、不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层以及金属锂
随着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以及由于化石能源燃烧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加剧,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和光敏剂作用下将水光催化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以及利用电能电解水制氢,是生产清洁可再生氢能源的理想选择。其中,高效、稳定和廉价催化剂的开发是光电催化分解水的关键。本报告给出了若干个光电分解水催化剂研究的例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污染排放低、能量密度高、实际操作简单、运行温度低等优点广受人们关注。铂基催化剂是燃料电池阳、阴极电催化反应中有效且应用最广的催化剂,但因铂基催化剂深受高成本、易中毒导致催化稳定性差等缺点影响,使其在燃料电池实际商业化应用中受到限制。解决上述问题最切实可行的策略是开发低铂或无铂的多组分复合催化剂。基于此,我们项目组以石墨烯为载体,添加第二种金属或其他组分(如光敏性金属氧化物、多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诸多领域均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特别在多相催化研究领域呈现了显著的优势并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原型MOF框架上有限的催化活性位类型往往局限于酸碱活性位点,导致其可催化的反应受限。面向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我们基于MOF的永久孔洞特性,期望通过发展其孔空间的功能化修饰策略,丰富MOF催化剂活性位。特别是通过组分间优势互补,实现温和条件下化学键活化和能量转化。同
光催化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实现绿色高效的化学转化,能够有效缓解当今能源、环境危机的挑战;开发经济、高效、高选择性的光催化体系是光催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高度有序的具有孔道结构的新型材料,兼具大环与分子筛的结构特点,能够体现类酶限域空间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和非均相催化的易分离等共同优点.MOFs的结构可设计性和易功能化的特性使其能够引入具有光活性的节点、配体
近40年来,人们开发了近百种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但是这些催化剂尚无同时具备高量子效率和高可见光利用率,而且催化剂的主要组份大都包含昂贵的、资源稀缺材料,难以实现太阳能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高效、稳定、廉价和环境友好的可见光光催化剂成为当前国际光催化研究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一种仅由C、N两种元素通过sp2杂化组成的共轭半导体—氮化碳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半导体能带结构和化学稳定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