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芳“自叙家谱”看边缘族群的“内化”

来源 :中国“一带一路”研究暨西南历史地理学术峰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湘黔边地腊尔山一带还是“化外”之地;雍正时,这一地带被拓疆设厅;道光时,松桃杨芳在“自叙家谱”中通过祖先记忆,建构了一个源于关中、精忠报国的先祖体系,为自己的正统文化身份找到合理的解释.杨芳的这一行为,既是其所处时代个人的需求,也是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借用,更是湘黔边地社会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反映,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边缘族群“内化”的历史.
其他文献
成都滨河的园林景观基本上分为城西和城东两大园林区,城西园林有池沼花木之美,城东园林则有登高远眺之胜,这种区别是与城西和城东的地理形势存在紧密联系。成都滨河区域的园林景
陕西省永寿县自西魏大统年间设县以来,治所多有变动迁徙.以往研究对该县历次迁治时间和地点的认识,聚讼纷纭,迄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研究表明,永寿县治前后历经七次迁徙,并
  《徽州文献综录》一共记述了280位徽州王姓人物,通过对王氏人物的籍贯、年代、主要著述等相关信息的统计,我们可以大致复原历史时期徽州王氏文献的相关地理信息。《徽州文
有关清代政府财政问题,前人研究多从具体开支数字入手,较少涉及府州县行政机构变动后对应的调整关系.而历史政区地理研究则多探讨行政层级调整,不多涉及在调整中机构的财政经
历史时期中国的寨堡有军寨与民寨之分,民寨指古代百姓为抵御敌人侵袭,以木、土、石、砖等材料环绕修筑而成的封闭性军事防御设施,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防御性聚落.汉晋以降,每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历史文献影印出版见长.图书馆界有两个出版机构:一为国图,即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一为上图,即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以科技情报类专业图书的
2016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影印出版的《贵州历代方志集成》应是当前贵州历代方志收集整理的最完备、最权威的成果.与2006年巴蜀书社版《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比较有三
明代天启《四川成都府志》,是成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通志;该志中不仅有成都城市和成都府域现存最早、最详细的地图,山川和名胜古迹介绍;该志还收录了成都府域丰富的历史人物
840年的西迁对回鹘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批回鹘人西迁到西域地区定居之后,逐渐形成了两个政治实体并建立了两个汗国—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虽然这两支
《通鉴地理通释》是王应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著述目的在于借鉴历代军事行动兴衰成败.全书注重从总体上分析国家政治形势、地理环境与军事行动的关联,留意都城选址与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