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指趾外胚层发育不良唇裂综合征一例

来源 :第十届四川·重庆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0月.因"全身红斑、色素脱失斑及斑块20月"前来就诊.患儿出生时全身出现散在黄豆至鸽蛋大小红色斑片,后上述斑片数量逐渐增多,体积增大,部分相互融合,颜色逐渐转为淡褐色后遗留萎缩性色素脱失斑,部分色素脱失斑的基础上出现黄豆至鸡蛋大小红色斑块,部分相互融合,质软,表面无破溃、渗液,无明显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内科查体:上唇唇裂,右上肢及双下肢畸形,右手中指缺如、食指及小指融合,右足第二趾及第三趾缺如,左足第三趾缺如.皮肤科查体:全身散在大小不一象牙色萎缩性斑片,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其上散在分布黄豆至鸡蛋大小红色斑块,部分相互融合,触诊"落空感"明显,表面无破溃、结痂.皮肤组织病理示:浅表脂肪瘤样痣.诊断:缺指趾外胚层发育不良唇裂综合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胶原贴敷料联合粉刺挤压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皮损处均给予胶原贴敷料敷贴,每周1次粉刺挤压术,同时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对照组60例,外用痘德保,同时口服罗红霉素胶囊;1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4%和5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囊肿型痤疮是一种毁容性皮肤病,治疗较棘手,多以手术切除为主,易留下疤痕.585染料激光对血红蛋白的凝固作用及通过光热效应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对Ⅰ、Ⅱ型痤疮治疗效果满意,但是对于囊肿型痤疮的治疗欠佳,我科采用微创治疗清理囊肿的囊壁,排出脓性分泌物,再联合585染料激光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起效时间短,疗效佳,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本文将对585染料激光联合微创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治疗经验进行交流分
果酸换肤术作为皮肤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本文就果酸在黄褐斑、痤疮、皮肤淀粉样变、毛周角化症的治疗体会,及与激光联合治疗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角层下脓疱病又称Sneddon-wilkinso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漫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精神因素、新陈代谢或者内分泌机能紊乱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临床上需与脓疱疮、脓疱型银屑病、IgA型天疱疮和疱疹样脓疱病等其他脓疱性疾病鉴别,通过分析皮疹分布特点、病程特点、分泌物培养、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等检查可与之鉴别。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文献
光动力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皮肤科疾病治疗方法,利用光敏剂进入人体组织后在局部转换为PpIX,产生单线态氧及超氧阴离子等,从而杀死病变组织细胞及病原体,达到治疗目的.光动力治疗具有高选择性、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然而,不恰当的光动力治疗方案则可能降低疗效,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安全.因此,选择恰当的量效关系是皮肤科光动力治疗的重要前提.
患者男,43岁.因左侧腰部结节2年,复发3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腰部出现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质硬,粗糙,搔抓后丘疹渐增大,易破溃结痂,1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拟诊断为假性淋巴瘤,行手术全切除后皮疹消失.3月前患者左侧腰部皮疹再发,并逐渐逐渐增大,遂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高热、乏力、消瘦.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及家族中有类似
患者男,60岁,农民,因"右侧腹部无痛性肿块伴咳嗽、胸闷4月"就诊.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有吸烟史40年,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查体:慢性病容,口唇轻度紫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布满哮鸣音和湿啰音.皮肤科查体:右侧腹部可见2cm×1.5cm大孤立暗红色肿块,表面溃烂结痂,质硬,不易推动,浸润明显,头皮可见相似皮损,直径较腹部皮损小.血常规、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真皮层胶原纤维之间均见明显异性
患者,男,19岁,因"头皮丘疹1年"于我科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鲜红色粟粒大丘疹,未予治疗,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质地中等,表面粗糙,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无溃疡、结痂,无瘙痒等不适.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专科查体:头皮见约0.6X0.8cm鲜红色椭圆形丘疹,质地中等,表面粗糙,境界清楚,稍发
了解婴幼儿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皮肤镜表现及病理特点.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常见于婴幼儿,多在生后1岁以内发病。典型的肥大细胞瘤常表现为孤立性红棕色-灰褐色丘疹、结节,因摩擦等刺激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可产生明显水疱、风团样皮疹。色素性荨麻疹通常为弥漫性暗红色-黄褐色斑疹、斑块,水疤较肥大细胞瘤少见。该病确诊依靠病理活检,真皮层可见肥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瘤皮损中肥大细胞浸润密度高于色素性尊麻疹。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B-cell lymphoma.PCBCL)临床少见,仅占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3.2 %-7.7 %。好发于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见。关于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一直有较多争议,直到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才将其重新分为原发性皮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CMZL)、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