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毛根鞘瘤1例

来源 :第十届四川·重庆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hash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19岁,因"头皮丘疹1年"于我科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鲜红色粟粒大丘疹,未予治疗,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质地中等,表面粗糙,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无溃疡、结痂,无瘙痒等不适.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专科查体:头皮见约0.6X0.8cm鲜红色椭圆形丘疹,质地中等,表面粗糙,境界清楚,稍发亮。辅助检查:真菌培养阴性,血常规、术前凝血检查均未见异常。皮肤组织病理示:肿瘤团块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团块呈小叶状聚集,边界清楚,小叶团块主要由大小一致的小细胞构成,其胞质呈空泡状,团块周边细胞呈特征性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符合外毛根鞘瘤。诊断:孤立性外毛根鞘瘤。治疗:手术全切除。随访5月,皮损未见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维药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口服维生素E胶丸50mg,维生素C片0.2g,每天3次;治疗A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每贴30分钟,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一周,第二周,每周使用2-3次;治疗B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外敷方法与治疗
目的:观察维药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美满霉素胶囊、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对照组58例未给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其余治疗同治疗组.治疗时间为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和60.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治疗对二氧化碳激光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将52例86处面积为1~3cm×1~3cm二氧化碳激光术后创面,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微波治疗+常规换药(消毒清洁创面);对照组常规换药(消毒创面自然愈合),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微波治疗组渗出减少,术后患者疼痛感减轻,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为(16.25±2.33)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29.16±3.21)d.两组治愈时
目的:观察胶原贴敷料联合粉刺挤压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皮损处均给予胶原贴敷料敷贴,每周1次粉刺挤压术,同时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对照组60例,外用痘德保,同时口服罗红霉素胶囊;1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4%和5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囊肿型痤疮是一种毁容性皮肤病,治疗较棘手,多以手术切除为主,易留下疤痕.585染料激光对血红蛋白的凝固作用及通过光热效应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对Ⅰ、Ⅱ型痤疮治疗效果满意,但是对于囊肿型痤疮的治疗欠佳,我科采用微创治疗清理囊肿的囊壁,排出脓性分泌物,再联合585染料激光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起效时间短,疗效佳,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本文将对585染料激光联合微创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治疗经验进行交流分
果酸换肤术作为皮肤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本文就果酸在黄褐斑、痤疮、皮肤淀粉样变、毛周角化症的治疗体会,及与激光联合治疗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角层下脓疱病又称Sneddon-wilkinso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漫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精神因素、新陈代谢或者内分泌机能紊乱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临床上需与脓疱疮、脓疱型银屑病、IgA型天疱疮和疱疹样脓疱病等其他脓疱性疾病鉴别,通过分析皮疹分布特点、病程特点、分泌物培养、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等检查可与之鉴别。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文献
光动力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皮肤科疾病治疗方法,利用光敏剂进入人体组织后在局部转换为PpIX,产生单线态氧及超氧阴离子等,从而杀死病变组织细胞及病原体,达到治疗目的.光动力治疗具有高选择性、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然而,不恰当的光动力治疗方案则可能降低疗效,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安全.因此,选择恰当的量效关系是皮肤科光动力治疗的重要前提.
患者男,43岁.因左侧腰部结节2年,复发3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腰部出现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质硬,粗糙,搔抓后丘疹渐增大,易破溃结痂,1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拟诊断为假性淋巴瘤,行手术全切除后皮疹消失.3月前患者左侧腰部皮疹再发,并逐渐逐渐增大,遂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高热、乏力、消瘦.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及家族中有类似
患者男,60岁,农民,因"右侧腹部无痛性肿块伴咳嗽、胸闷4月"就诊.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有吸烟史40年,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查体:慢性病容,口唇轻度紫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布满哮鸣音和湿啰音.皮肤科查体:右侧腹部可见2cm×1.5cm大孤立暗红色肿块,表面溃烂结痂,质硬,不易推动,浸润明显,头皮可见相似皮损,直径较腹部皮损小.血常规、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真皮层胶原纤维之间均见明显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