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与“保”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初探

来源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日益扩大,老百姓就医得到了最大的便捷.但与此同时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的“医”院和作为医疗服务购买方的管理机构的医“保”各自和相互之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在此,笔者拟就出现的具体原因、如何相互沟通,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尽而实现“医”与“保”可持续发展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能对医药、医疗和医保等“三医”联动改革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公立医院改革是中国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分级诊疗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推进公立医院在社会定位和市场竞争的改革,进而扩大医疗服务供给,纾解医疗服务需求,以此为分级诊疗的成功落地提供支撑.本文通过探讨公立院改革对分级诊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厘清了中国医疗服务供需倒挂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在破除以药养医和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进发展了医疗新机制,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因此,本文想从探索改革原因出发,分析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制度发展背景,以试点城市深圳为例介绍中国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总结经验,为今后决策提供合理依据与可行性建议.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给出了中国分级诊疗的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在政府领导下,中国的分级诊疗的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10年)》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一项重要举措及保障.本文将从各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情况入手、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该机制的现状及遇到的困难,最后针对这些现状及困难,从满足居民就医需求方面提出关于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及管理的建议.
义乌市后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运用整合医学理念推进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精准定向服务模式,助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社区居民规范签约覆盖率31%,基层首诊率达到71.5%,居民门急诊短信大数据回复满意度达96.5%,门急诊人次较上年度同期增长28%,门急诊收入同比增长39%,住院部收入同比增长37.78%.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在各行业的深入渗透,“互联网+医疗”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医疗信息更加完善,医疗机构能信息共享;互联网给提供了多样的诊疗模式,智慧服务提升了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互联网+医疗”的运用助推了医联体的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针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足、服务能力较弱,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不健全,信息平台不完善对分级诊疗带来的不利影响,应积极发挥医疗联合体的纽带作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对基层机构帮扶力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医联体功能布局,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协作机制,积极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对于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促进分级诊疗的更好实现.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是医改重要内容,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实际问题的重要举措,巨鹿以创新组建“巨鹿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为抓手,推动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实现了城乡“均等化”健康、医疗服务.
目的:为了对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运行机制进行探索.方法:通过鱼骨图对阻碍双向转诊的因素进行根因分析,运用系统分析法构建由组织体系及制度、流程、院内及院际间协调网络为基础的双向转诊运行机制,以西安市雁塔区医联体为例,对双向转诊运行机制阶段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联体转诊数据较往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但是转诊率依然不高;指出应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健全配套政策及信息化建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