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灰尘中溴代阻燃剂人体暴露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室内环境的有机污染物,也是目前室内污染物研究中最受瞩目的一类物质.室内灰尘是室内BFRs最主要的汇,灰尘摄入是其最主要的人体暴露途径.本文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与室内灰尘中BFRs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其在室内灰尘中的来源,存在,归趋以及暴露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BFRs在灰尘中的分布具有粒径分异规律,灰尘的成份及粒径组成因地域和环境而变化,而灰尘摄入参数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和人种特征,为了得到相对准确的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我国及世界许多地区都急需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灰尘摄入参数体系.我国关于室内灰尘中BFRs的研究十分匮乏,而有限的研究已经表明,BFRs在我国室内灰尘中浓度较高且具有自身特点.只有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才能有助于我国在国际BFRs履约中化被动为主动,并为我国实施BFRs控制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其他文献
为探索高原山地条件下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机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山地条件为背景,对2001-2010年稻纵卷叶螟迁入资料与高空流场及天气系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迁入高峰集中期;②夜间降雨与迁入关系密切,中雨以上强度降雨导致成虫大量迁入;③迁入高原山地的稻纵卷叶螟除了具有水平流场迁飞外,还存在异层面垂直迁飞;④昆虫在晨昏朦影起飞除高温和短日照刺激外,趋光性起着诱导作用;⑤
应用2000~2012年沧州地区5月中旬到6月上旬逐日气温、湿度、风速对于热风日数、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沧州黄骅市逐年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干热风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干热风多为轻度类型,空间分布基本呈现自东北向西南地区递减的趋势,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的干热风集中发生的时段为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占全年总数的397%;干热风年际变化大
自然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可为湿地资源的恢复与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1961-2008年网格插值的七星河湿地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R)模型计算植被NPP(NPP地上与NPP总),并分析气温、降水量、植被干燥指数等对湿地自然植被NPP的影
为了研究一季稻生长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更好地补充和完善一季稻高温热害气象指标,本研究利用2013年合肥夏季高温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3年合肥地区出现的极端高温对田间试验的一季稻"徽两优6号"抽穗扬花过程以及结实率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季稻抽穗扬花期是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验证了已建立的高温热害气象指标,并对其补充完善:抽穗扬花当天和前后2~5天的持续高温对一季稻的影响最
样品前处理是复杂样品分析的重要步骤.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特异性识别在样品前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MIP在萃取水溶液中的极性化合物和离子型化合物时,由于水分子的干扰,导致萃取选择性和萃取效率降低.本文以氧氟沙星为模板分子,吡咯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获得导电的MIPPy/MWCNTs/Pt萃取纤维,基于该纤维发展了电增强分子印迹固
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肯定其带来的正面效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和毒性效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进行广泛的研究,尤其是针对碳纳米管材料.已有的毒性研究已经扩展到个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包括肺脏、肝脏、脾以及巨噬细胞原代B、T 淋巴细胞等等,然而,对雄性生殖毒性的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研究表明,小鼠短期暴露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可导致雄性生殖系统的
我们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对太原地区111 个人体白细胞样品中BPDE-DNA 加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加合物的分布频率为10.68~31.99 个加合物/108 个核苷酸,与文献报道的结果[1]人体单核白细胞中BPDE-DNA 加合物含量2.8~12.6 个加合物/108 个核苷酸为相比,加合物的含量明显偏高,其中含量低于15 个加合物/108 个核苷酸的样品有10 个,而其
水体中高浓度氮和磷的存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而利用传统物理化学方法难以达到污水中氮磷深度净化的目的.本研究利用衣藻对模拟污水进行脱氮除磷深度净化,研究衣藻在高浓度氮磷水平下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污水中硝态氮和磷酸氢根的去除效率.实验水体中硝态氮和磷酸氢根的浓度为0-45mg/L 及0-20mg/L.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衣藻细胞加入含有不同浓度氮磷的水中,分别测定藻细胞的生长情况及氮磷浓度的变化.
本文按文献方法[1]合成了二联吡啶二吡啶并[3,2-a; 2’,3’-c]吩嗪钌(Ru(bpy)2(dppz)2+,以下简写为Ru-dppz),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小牛胸腺双链DNA 层层组装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 GCE/PDDA/DNA.以Ru-dppz 作为电化学发光(ECL)探针分子,具有平面稠环结构的Ru-dppz 可嵌入DNA 双链中,其在三丙胺(TPA)溶液
截至2011年5月24日,美国化学文摘社(CAS:http://www.cas.org/)登记的化学品数目超过6000万种,这些合成化学品的毒性和长期的风险暴露造成了土壤、水、大气等生态环境污染的巨大难题.而在有毒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估过程中,一般的体外或体内评价方法因测试费用昂贵、试验周期较长等限制因素,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评估需求.计算预测评价因其快速、费用低廉及较高的准确性,已成为实验评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