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对比敏感度变化的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方法:随机收集66例(66眼)高度近视,观察其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结果:术后1个月,暗环境下低频段(3 c/d)、中频段(6、12 c/d)和高频段(18 c/d)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下降。术后6个月,低频段对比敏感度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中和高频段对比敏感度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和术后1、3与6个月有眩光时对比敏感度均较无眩光时对比敏感度低。
  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下降,术后6个月仅低频段对比敏感度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眩光对对比敏感有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及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与调节(accommodation,A)比值的变化.  方法: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51眼,按术前屈光矫正方式分为归为框
目的:对比分析FEMTO 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辅助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及眩光的影响。  方法:接受飞秒激光制瓣46例(92只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52例(104只眼)作为对照组,制瓣后均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对两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进行比较。  结果:(1)视力:术后1周,实验组的裸眼视力(UCVA)达到或高于最
目的:了解由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LASIK手术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同时分析LASIK术前近视屈光度与LASIK术后眼的高阶像差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1年9月到2011年12月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50例(100只眼),年龄18~35岁,屈光度球镜度-1.75D~-6.75D,屈光柱镜度≤-3.75D,矫正视力≥0.6.采用美国WaveScan波前像差分析仪测量100只眼,对LAS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护理。方法:翼状胬肉患者102例107眼,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一例复发。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用于胬肉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当前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常用方法。随着LASIK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LASIK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据报道为0.02%~1.5%。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是LASIK术后较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报道不一,多为轻度自限性,
目的:探讨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及A超在LA SIK术前角膜厚度测量的精确性。方法:分别采用眼前节分析仪、超声方法对LASIK术前患者的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眼前节分析仪在LASIK术前角膜厚度测量的结果与超声同样准确,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结论:眼前节分析仪可作为LASIK手术前角膜厚度测量的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分析观察的方法。
目的:探讨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与器械刀制作角膜瓣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LASIK术中应用FEMTO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患者500例(978只眼),术前按110um设计角膜瓣厚度,术中角膜环采用8.5的38例、9.0的407例、9.5的40例、10.0的15例;MORIA器械刀制作角膜瓣的患者500例(986只眼),术前按130um设计角膜瓣厚度术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确诊近视并伴有弱视自愿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资料完整共60例,102只眼,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18~55岁,平均(33.06±10.07)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2~0.8,球镜屈光度0.75~-18.50D,柱镜屈光度-0.25~-6.00D,平均等效球镜屈
目的:评价应用分区模式对较薄角膜的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82例(145眼)患者实行分区切削随访时间1~3年,观察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等情况。  结果:术后六月达到最佳矫正视力且屈光度数稳定的137眼(94.5%).屈光回退8眼(5.52%).  结论:LASIK分区切削模式具有节约角膜组织的作用,是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超高度近视进行激光手术治疗的安全、有
目的:评价PRK术中应用低浓度(0.002%)丝裂霉素(PRK+LMMC)30秒治疗低、中度近视眼术后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的30人57眼低、中度近视眼,术中应用0.002%的MMC30秒,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与同期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的39人77眼低、中度近视眼进行x-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α =0.05为检验水平。  结果:术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