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来源 :第三十二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door6402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评价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稀释7500倍、5000倍液单次施药防治桃树蚜虫较好,其5000倍液防治效果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而且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分别稀释7500倍、5000倍液共施药两次防治桃树蚜虫持效性及防治效果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相同的防效下,用药量少于吡虫啉。今后防治桃树蚜虫,宜在桃树露红、谢花2/3后,使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稀释7500倍和5000倍液分两次兑水均匀喷雾,或不同浓度与吡虫啉轮换使用,可以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桃树蚜虫产生抗药性风险和农药田间残留风险,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其他文献
根据各施药器械防治效果、工作效率、能量损耗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6旋翼天翼植保无人机具有防效好、雾化程度好、作业效率高、省工、省时等优点,也可以避免作业过程踩踏作物带来的损失,适宜集中连片大面积喷防作业。缺点是电池使用时间短,大面积作业需要准备多块电池,在山区农田面积较小,田间电杆、树木较多的田块不宜使用。WS-18D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3WJD-18型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具有操作简便、防效好、雾化程
植保防控新技术挖掘潜力空间很大,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创新思路,引进人才,发展专业化植保合作组织,增强防控能力,抓宣传搞培训办样板,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研究部署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方法、模式,设立绿色防控技术便民服务部门。
为了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寻找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活性农药品种成为当务之急。2016年笔者进行了42%戊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2%戊唑·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比常用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用量减少50%的情况下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是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新划分出来的一类杀菌剂,本试验对新研发的几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试验,进行防效评价,认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杀菌剂早期产品防治谱较窄,但近年来研发的吡唑萘菌胺、氟吡菌酰胺等,杀菌谱较广,可被用于防治许多作物上的多种病害,但该类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是根据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和药剂特点,制订的一套科学防控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病虫草害的农药使用方案,该方案使用了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嘧菌酯、吡蚜酮等高效低毒农药品种以及种衣剂,运用了轮换用药抗性治理技术,达到有效防控水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等目的.
作物健康绿色增产技术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吡唑醚菌酯、氟环唑、灭菌唑等药剂对小麦的健康作用、保护治疗效果及增产作用,2015-2016年笔者在河南正阳县做了小麦作物健康绿色增产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健康绿色增产技术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
葡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在上海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是葡萄主要防治对象之一.为了筛选葡萄高效、安全防治药剂,指导合理科学使用农药,作者于2015年4-5月对50%异菌脲SC等4种药剂开展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均有较好防效,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对作物安全,可在葡萄生产中推广使用。建议开花前、初花期和果实着色前,使用50%异菌脲SC 1000倍
辣椒疫病对辣椒整个生长期茎、叶、果均可侵染为害.辣椒疫病病原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近年来,疫病在蔬菜保护地发生日期趋严重,已成为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本文对申嗪霉素、氟啶胺和甲霜·霜脲氰、唑醚·喹啉铜等几种制剂产品进行了田间药效研究,以了解其对的防治效果和田间安全性
在农业科技中,农药是重点研究项目,农药的使用和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应正确认知农药,明确农药本质性能,科学使用农药,分类管理相关工具,倡导绿色农药,推进农药科技创新,实施动态检测,降低农药使用危害。
阐述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基本情况,分析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存在的问题,建议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源头管理,加强资金扶持,大力宣传引导,做好示范带动,加强技术研究,探索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