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Ⅱ基因无药物抗性标记突变株HBC/GFP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84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使用枯草芽胞杆菌蔗糖敏感基因sacB发展了一种依靠蔗糖的负向筛选系统,这种方法允许没有标记突变的基因进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染色体.首先,构建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Ⅱ基因GFP插入失活型的重组质粒pOSAKCG,其中一个表达盒含有氨苄青霉素基因和以外膜蛋白omlA作为启动子表达sacB基因.电穿孔转化重组质粒pOSAKCG,它的突变apxⅡCG基因与亲本菌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HB染色体上野生型apxⅡCA基因发生同源交换,两步法筛选获得了突变株HBC<->/GFP<+>,PCR和southern blot对突变株进行初步鉴定,进一步对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溶血活性、免役原性、生长特性及其对小鼠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药物抗性标记突变株的构建是成功的,该突变株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突变株作为疫苗和载体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首先建立曲柄的模型,然后进行模型和测量分析,产生特征参数,对曲柄外形尺寸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出对其影响较大的尺寸参数.利用可行性分析和优化设计,以曲柄重心和旋转轴重合(距离为零)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
针对表面规则凹坑可以改善活塞-缸套摩擦副的热效应这一物理现象,建立了热应力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其求解过程为:先进行接触非线性分析,求得接触力,由此可得摩擦力所做的功,将功转化为热能作为表面热流输入到温度场控制方程中,从而实现了应力场与温度场的耦合.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光滑活塞,加工有凹坑的活塞表面虽然在局部存在较高的温度点,但整体上实现了温度的均匀分布,而光滑裙部表面的温度分布集中使导热较差是引起光
通过对青贮饲料收获机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要求的分析,将锯齿双圆盘切割器、强制输送喂入机构和刀盘式揉搓切碎器有机地组合,基于PRO/E建立了4QZR型青贮揉搓饲料收获机的虚拟装配模型,并根据装配尺寸研制出试验样机.在台架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刀盘的结构及运动参数对切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工作参数.经试验证明,4QZR型青贮揉搓饲料收获机符合设计要求.为进一步分析青贮收获机的关键部件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奠
本文通过鸭胚接种的方法就蜂胶乙醇浸出物对EDSV的灭活作用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常温下3分钟含蜂胶乙醇浸出物1mg/ml的95﹪乙醇稀释液,常温下30分钟含蜂胶乙醇浸出物0.1mg/ml的95﹪乙醇稀释液,37℃3分钟、30分钟,含蜂胶乙醇浸出物0.1mg/ml的95﹪乙醇稀释液,37℃3分钟,含蜂胶乙醇浸出物25mg/ml的47.5﹪乙醇稀释液,37℃30分钟,含蜂胶乙醇浸出物12.5mg/
目的:观察并比较中药黄芪注射液(MI)对正常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病理模型(MR)犬的心血管效应,探讨在中药心血管药理研究中非急性病理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在异氟烷吸入麻醉下,对正常及外科方法制作的非急性MR模型犬(术后50天后)一次性静脉推注MI 2.5g/kg(1.25ml/kg),通过超声心动图法、心导管法、体内埋置电磁流量计法连续测定主动脉压(AoP)心率(HR)和心输出量(CO).结果:正常犬
目前,我国禽流感疫情虽然已经被有效控制,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工作远没有结束,这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如何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作者谈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朊病毒疾病是人和动物的一系列神经退化性疾病,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大熊猫、牦牛的PRNP及奶牛PRNP多态性报道.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对朊病毒疾病的遗传易感性,进而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十分必要.根据已报道的哺乳动物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大熊猫、牦牛、奶牛的朊病毒基因,将其克隆到T—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大熊猫、牦牛、奶牛朊病毒开放阅读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同位素掺入和RT-PCR等方法,检测了大豆异黄酮处理后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的浓度、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PDE)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的活性以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用50μg/ml大豆黄酮和15μg/ml染料木素处理后,5min胞内cAMP的含量显著提高(P<0.0
以BALB/C小鼠为禽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模型,对来自不同宿主的8株H5亚型HPAIV进行哺乳动物致病性研究.各病毒6个不同剂量鼻腔感染小鼠,观察14天,每日称重,并于感染后第3天对试验鼠脏器进行病毒分离和滴定,发现8株病毒感染小鼠后,小鼠体重增长趋势明显低于对照;感染后第3天小鼠肺脏均能分离到病毒,而且滴度较高,说明该8株不同宿主的H5亚型AIV未经过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适应过程就能直接感染小鼠并在
比较5种不同基因型(Ⅳ、Ⅵ、Ⅶ、Ⅷ、Ⅸ)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结果7株病毒均可使鹅感染、发病,发病率为10﹪~100﹪,死亡率为0~70﹪.接种Ⅵg、Ⅶd、Ⅷ和Ⅸ型NDV强毒株鹅严重发病、死亡,症状和病变都与Ⅶd亚型鹅源毒株感染鹅相似,接种Ⅳ型及Ⅵb亚型毒株鹅轻微发病.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攻毒鹅多种组织器官中能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