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来源 :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认真实施“四个现代化”战略的,到2000年已经基本上达到了20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指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在2020年将中国的GOP再增加3倍,并建立“小康社会”的任务。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远不只是建立“小康社会”,在这一进程中还有着其他一些坐标体系。由13位学者组成的小组编写的系列报告《中国现代化报告》赋予中国现代化的概念以切实可靠的理论基础,使我们可能具体地认识中国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性,了解中国现代化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第一,中国领导人所选择的“赶超”战略总体上是有效的。第二,中国经历了同时实现两种类型的现代化,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非常独特的时期。第三,中国各地区现代化发展存在水平上脱节的问题。因此,对中国而言,地区协调发展和实施现代化战略过程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其他文献
麻  疹江西 :吉安市高青原区 2月 7日 - 3月 1 5日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疫情 ,病例主要集中在该区文陂乡贵州苗人聚集区 ,罹患率为 77 70 % (1 4 1 8)。首例于 2月 7日发病 ,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以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代表的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已基本结束.从这时起,如何麓决台湾问题开始凸显。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大规模清末修律。21世纪初,中国又掀起了大规模入世变法。百年间,前后二次大规模修律在中国出现,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历史的偶然巧合。2003年,是沈家本先
“一国两制”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产生了良性影响。以“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方针的提出,为中国营造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
会议
在当代中国55年光辉历史上,展现中华文明与东方智慧的“一国两制”理论及其成功实践是一大亮点和一大标志。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一样,是考验政治智慧的历史遗留问题,在20世纪末已
会议
何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与中国工业化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决定向社会主义提前过渡,根本原因是编制五年计
会议
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进入21世纪开始走第三步,2001~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是:2020年国内生产
会议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高潮,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20世纪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
会议
中国是对外开放传统悠久的文明古国。新中国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的努力。1978年以前,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禁运、中苏交恶和“文革”冲击,中外经济关系有过三
会议
对中国现代化经验国际意义的内涵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对于预测当代文明的未来具有深刻的现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的现代化和解决国内国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