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公司法的未来走向——公司法执行中的挑战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半个世纪,澳大利亚公司法的立法现代化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不凡成就,公司法的执行或实施却收效甚微。在寻求对未来的预测时,人们总是乐于回顾过去,因为先前的实践常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是所谓的路径依赖观点,该观点为每个国家法律体系的独特特色所说明。尽管澳大利亚的确有鲜明的公司法特征,区别于盎格鲁血统美国人的通常治理模式,它也有其他发达国家公司法的许多共有特征。或许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法运行的商业文化、道德价值和法律制度背景,这些是保证此类法律效力和执行的最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公司法包含着当代法律理论家认为的公司法“现代”体制中所应具有的多数因子。
其他文献
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结合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的环境制度影响因素,并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
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如何贯彻实施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并根据北京实际情况制定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立法则是需要认真讨论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十个法律层面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环境保护是矿区生态协调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现行的矿区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矿区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为此,应通过建立严格的矿区环境准入机制,严格的矿业权许可制度,建立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矿区环境立法及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强化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行政引导和调控机制,重视闭矿后环境保护等相关制度来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矛盾。
日本的旧商法解释股份公司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形式,但是对于2006年5月1日起所实施的日本新《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则无法再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进行解释了。新公司法就有关公司机关制度作了部分修改。新公司法规定,公司在设计机关时,只要具备股东大会和一名董事就足够,这一规定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新公司法的机关当中令人瞩目的是会计参与制度。由税理士进行审计并制作公司的会计账簿,因为
本文集中探讨了公司闭锁化是应当由一致通过的股东协议来决定,还是应由可能被大股东滥用的多数决原则来决定的问题,以及公司解散请求权和小股东股份购买请求权是否能够给予小股东以最合理的补偿的问题。①本文描述了闭锁性公司的独有特征,并指出闭锁性公司中股东承担的责任风险。②本文介绍并比较了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公司闭锁化中采用的不同模式。③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公司法赋予闭锁性公司更大的内部自治权力的情况,并检
本文无意参与公司治理不同模式的实证讨论或者创建有关新理论,已有的模式包括:股东本位模式、管理者本位模式、利益相关者本位模式和其他诸如此类的模式。想澄清股东本位模式的真正要求,并且对美国和德国距离这种要求的差别作出评价。赞同以上某种模式的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理解本文,但是我们坚信经过认真审视,大多数人会认为目前的规则混合状态矛盾重重,效率低下。这篇文章主要以两个国家的律师和经济学家为读者对象,因
本文讨论在运作良好的市场经济中,一套精细的法律制度包括了本文题目提及的“资本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发挥着明显、基础而又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调动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投资,并使这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因而其必然作用是,它们把市场制度中的关键要素分配到大量的需要资金的企业中去(或者说至少是分配到那些需要从自己的留存收益、政府扶持和非经济目的或特殊目的驱动的大投资者等之外来源获得资金的企业中去)。有一种看法是简洁
股权分置结构是中国独有的市场现象。这个现象产生于依所有权归属将股份分类;藉此分类,只有某些种类的股份能够在证券交易市场流通。为数众多的非流通股导致了市场的缺失,例如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失灵和公司治理等问题。第二部分简述历史背景与现行改革。第三部分检验传统观点下改革的法律依据—合同理论。然若认为流通股股东的损失,是源于行政当局允许非流通股流通所致,公法救济途径应是可尝
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公司制度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各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正因为如此,各国公司法近年均在经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以充分发挥制度的直接生产力作用,比邻我国的日本尤其引人注目。日本于2005年5月制定、6月公布了新《公司法典》,并从2006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典》计8编34章979条,30余万字。它包含了诸多制度创新的内容,其中之一是在整合原来分散的公司法规范时,废止施行了60
众所周知,在意大利法律体系中,不能说有一部关于资合公司的法律,因为关于资合公司的法律规范都包涵在《意大利民法典》之中。后者既有人合公司方面的规定,也有资合公司方面的规定。意大利法关于这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公司类型为准分别规定(三种类型的人合公司与三种类型的资合公司),另一部分则包括合作社与集团公司(这一立法模式在最近进行的意大利公司法律改革之中再次得到了确定),这次改革的对象主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