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影像与文化认同艺术教育研究生影像诠释与文化认同实证研究的反思

来源 :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des17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传递文化讯息,经由文化的展现,形塑并再创文化认同.当世界进入科技及全球化时,科技(譬如因特网)所呈现的文化视觉影像,形塑并再塑文化认同.然而当代视觉文化影像,除了美学的呈现,到底与文化认同间有何关联性,邀请了十七位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生选取一张能传达台湾或在地文化意涵的影像,并加以文字说明与分享.结果发现,视觉艺术教育研究生们对其所选择影像的诠释内容与其文化认同或自我认同密切相关.针对这项实证研究,提出视觉文化艺术教育课程是为文化认同场域的结论与讨论.
其他文献
  本文就中德两国在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方面的目标定位、学制划分、课程设置培养体系、对音乐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音乐教育实习进行比较,以寻找两者之
会议
民族主体性是指当代亚洲电影人通过影像语言去传递民族形象、表达民族智慧、寻求民族认同时所秉持的鲜明独立的主动姿态.民族主体性建构在当代亚洲电影文本审美召唤结构的各
数字媒体专业将于2011年正式成为教育部目录专业,虚拟现实系列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有效的设置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的教学
影像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传播载体,与政治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政治视角对影像的意识形态解读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判断.上世纪70年代两位世界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和伊
本文对电视剧叙事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电视剧叙事倾向多种多样,主要有日常生活化倾向、戏剧化倾向、荒诞化倾向、史诗化倾向等.日常生活化叙事倾向电视剧指以百姓的日常生
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对电影创作产生的影响,指出数字新技术的运用,对电影形态的最大最明显的影响是视觉性的极大发展,使得被称作“视觉奇观”的电影大行其道,但是数字技术的创新
本文将首先总结数字化电影制作在前期现场拍摄时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再通过论述一些常用的电影特效使用方法予以总结和归纳时下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创作美学新思维;最
会议
传统看待艺术和科学的观点多局限于:前者乃个人主观感受的形象化自我表现,后者乃经过对事物和物理世界的仔细观察,能作出客观分析、推论后所形成的理论,能对现象作出普遍诠释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和独特的课程,它的设置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学生单一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多种可能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得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德国的现代设计运动为世界范围内的设计风格的改革提供了风向标的作用,基于德国的现代设计运动从何而来,以及现代设计在德国而不是在其他国家诞生的原因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