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立德树人背景下师德问题的反思与重建

来源 :第二届“中国·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目前师德的基本体系主要包括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和师德规则三个层次,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师德理想泛化和师德底线忽略教师专业性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从观念上实现由一般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转移,其次要关注教师教育行为实践的本身是否合乎道德.将这些有机结合,可以更好的促进师德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基础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各国称赞和学习.教师节作为教育文化大事业,日益正得到政府和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针对教师节的发展和成长现状,以这个节日文化带来的价值也包括产生的相关问题为中心,结合当下教育热点,对教师教育和教师德育的重视,从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政府等利益主体提出了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借此以期能对塑造教师节的本真价值、继续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带来积极的参考意义和推动作用.
关怀伦理视阈下的师德建设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阶段:短期互动关系形成阶段、长期师生关系建立阶段和师德形成阶段.也即,关怀伦理视阂下的师德建设是以师生关系为载体而展开的.与长期以来中国所走的规范型师德建设的道路不同,关怀伦理视阈下的师德建设依托长期师生关系,构建了内在操心的、较高质量要求的关系型师德建设道路.关系型师德建设道路的提出,丰富了中国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法制教育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法律素养是其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行为.在大力弘扬建设法治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法制教育则尤为重要,如何能使教师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力量得到发挥,使得教师真正做到立德树人,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强教育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拓宽教师法制教育的途径,做到有法必依;加大违反教育法律惩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通过教师实现,立德首先要立教师之德.当今,"诚信"、"宽容"、"正义"和"勇气"之德是新时期大力弘扬的美德,树立学生做"求真""求善""求正""求能"之人.对立德树人视阁下教师德性的审视:教师教育理性的沦落,教师德性情感的干枯,教师德性意志的薄弱.为此,立德树人视阈下教师德性的重塑,应从教师良心、善心和公平心来构建,以提升教师之德性,树造学生之成人.
经过为期三年的参与式教学培训,上海市M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的课堂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在对七所学校14节课堂进行观察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与三年前课堂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校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理念已经普遍认同,教学技能得到了有效改进,课堂质量也获得了整体提升.据此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通过对1994-2014年中国教师政策文本的数量发展、权威部门构成与政策主题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教师政策在总体发展态势上表现良好:政府在师资建设和管理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政策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政策制定多权威控制的特征不断增强;政府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高等教育与中小学阶段的教师政策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中国教师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对教师"待遇"与"法律责任"关注较少;对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批评处理得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不当的批评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系统探究现实家庭教育中父母批评孩子存在的不当方式,发现这些不当的批评带来的危害,以寻求批评孩子较适宜的建议.
立德树人教育内涵的提出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利用SWOT分析法对教师教育改革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归纳和预判是必要的.通过对教师教育改革内部资源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发现,教师教育改革有助于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界定更加清晰、主体性更加明确、职业认同感更强,但是教育对象选拔机制的缺乏、教师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教育生态环境的不匹配影响改革的成效.因此在教师教育改革中需要抓住协同创新、教
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是指教师对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在认知上的理解、情感上的支持以及行为上的践行,总体上表现为对学校文化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及责任感.随着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的力度也日益增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自身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教师对学校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文化作用力的有力发挥.本文以合肥市H小学为例,以小学
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生命体验以及家校合作的开展品质,甚至成为教师发展的外部力量,因此家长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促成孩子成长、学校变革、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本文以东部发达地区某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所开展的"亲子作业"实验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透析家长对亲子作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实践表现.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参与"亲子作业"的过程中,其学术性、情感性、社会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