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建设模式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教师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0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发展到了势不可挡的程度,国内外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浪潮,教育部要求各院校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国家教育部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在传统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的示范课程建设工程",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培养一批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全方位、深层次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用射影几何知识分析相关初等几何研究中的重复性成果,展示射影几何在初等几何研究中的作用:揭示内涵、简化证明、完善结果、发现命题,并提出重视《射影几何》课程的途径:师范数学专业开设高等几何课程;数学师范生选修高等几何课程;数学期刊邀请高等几何学者参与审稿;几何学相关的全国学术会议开展专题讨论.
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2010-2020)》,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5年印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改革.《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
师范专业认证是在我国教师教育综合化、开放化背景下,基于对高校师范专业办学现状全面认识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师范专业认证秉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认证思路,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要的认证理念,既注重硬件指标,又强调内涵建设.以专业认证为目标指向,高校师范专业应形成专业建设的系统观和特色观,回归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本源,不断落实和优化专业教学管理,并在培养过程中积极关注师范性与专业性的有机融合.
从1905到2017年,从黄州府师范学堂到黄冈师范学院,历经了112年岁月沧桑.百年黄师历史,是学校坚持"扎根基层、服务桑梓"师范教育传统,重师德,树师表,服务鄂东基础教育的历史.为了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落实“重应用、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理念,不断创新教师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学校于2013, 2016年修订了师范专业培养方案。按应用取向对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进行
在我国地方师范院校中,教师教育无论是在学科专业、教育资源、学生人数,还是在服务地方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存在着内外联动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基础教育需求相脱节等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在现行体制下,有效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必须把高校(university)、政府(government)、中小学校(school)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于地方院校师范专业教育的改革即是挑战,更是机遇,地方院校在谋划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策略时要进一步厘清教师教育发展的思路;立足地方,突出应用性,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规范与引领师范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进行全面的改革.
教师教育是学校立校之本,为了更好地坚持继承并创新教师教育传统,强化实践能力和素质提升,做精做优师范专业,保持其优势特色.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教师[2014]41号)有关要求,结合教育部提出的教师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精神,以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为引领,积极构建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师范生"三位一体"招生方式改革,努力推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师教育
哈尔滨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14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为了更好地实施该项目,全面推动小学教师教育的综合改革,加强小学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遵循教师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卓越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针对小学教育的
"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卓越教师,既受国家基本政策的驱动,也是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和责任."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主要包括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机制、教学团队和学生动态管理等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创新和价值.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三位一体"卓越教师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资质量越来越成为国家、社会、地方政府以及中小学关注的重点,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而地方师范院校是主要的师资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与发展.从目前培养的现状来看,虽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的要求差距还较大,很难适应目前学生智能的发挥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我院多年来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