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檀香系檀香科檀香属植物,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是名贵香料药材和高级工艺雕塑刻品原料。由于自然资源的锐减,国际市场上檀香已供不应求,许多国家正在注重檀香人工林的发展。我国对印度檀香的研究还处于解决苗木缺乏问题和探索栽培技术的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在檀香属种及种源筛选、杂交育种、优良品系的苗木规模化生产和檀香人工林的高效集约经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少,如不及时进行种质资源和技术引进,进行自我技术开发和创新,势必制约我国檀香产业的发展,无法摆脱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我国华南各省水热资源丰富,是发展檀香等珍贵用材树种的适宜地区。长期实践表明,檀香在华南地区可以培育成功,关键是缺乏优质种苗和配套技术,因此急需系统地进行檀香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的研究力度。本文是在对国内外现有檀香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引进檀香类优良树种、种源和品系的基础上,筛选出檀香优良品种,经多年对檀香进行采种育苗、组培繁殖、扦插繁殖、发芽机制、整地方式、寄主植物、抚育等方面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出一套檀香采种育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定植与寄主配置、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较为完善的檀香高效栽培技术,其中,檀香种子采用层积沙藏;播种采用50mg/L赤霉素处理方法效果较好,种子发芽率可达85%左右,且发芽较为整齐,处理后可采用沙床播种;芽苗移植采用营养土:黄心土90%+火烧土8%+磷肥2%,或黄心土80%+鸡粪10%+火烧土8%+磷肥2%,充分混匀后装入规格为15 cm×9 cm的营养袋;幼苗出圃要求苗高25 cm以上,地径0.5 cm以上:造林地土壤以疏松、透气、富含铁、磷、钾等营养的微酸性沙质红色壤土为佳,地势向阳,排水良好,有一定坡度的山地栽种最好:造林3 a后,对8种整地方式印度檀香林分进行树高、胸径的测定,结果表明,"全面清杂,钩机挖穴,规格80 cm×80 cn×60 cm,株行距3 m×4 m,10 kg鸡粪、0.5 kg过磷酸钙、150 g复合肥作为基肥,穴土参入2 kg河沙"为适合印度檀香生长的最佳整地方式;檀香寄主植物的配置应从地上空间和地下根系的发育全面考虑,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营造一个适合檀香生长的生态环境;檀香定植后,每年除草浅松土至少2次,结合全面除草合理追肥;适当修剪檀香枝条,同时结合适当淋水,可促进檀香明显增长且枝叶繁茂;檀香的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剪除病残枝条,以减少病虫的发生条件。该套檀香高效栽培技术将为华南地区高效林业发展开辟一条既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明显改善生态效益的可持续高产值林业生产新途径。
其他文献
在连续语音的英语口语语料库中进行语义单元的识别发现是在其声学信号中发现重复的声学模式,然后将这些模式组合起来,定义具有明确语义表达的组成单元。文中描述并实现了一种
工业革命产生了劳动关系问题,解决劳动关系的问题形成了劳动过程的规则化控制.长期以来,各国产业关系主要关注的是制定和完善保护劳工的规则网络,但随着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
【正】 1983年7月,成都凤凰山园艺场砖厂工人,在生产中发现大型木槨墓一座。成都市文物处派出考古工作人员进行了清理,在墓中各处发现的钱币都是西汉文帝(公元前179年至157年
期刊
万物智联的时代将会驱动一次更长时期、更大范围、更多维度的流量重构,带来一场供给侧的跨越式产业升级和需求侧更大范围的消费扩张及消费升级。
网络渗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网络以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挑
〔《考古人类学》(Anthropology for archaeologists)系英国埃克斯特大学(Exete University)蓓安尼·奥姆(bryong Orme)所著,由美国康乃尔大学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作者认为
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安装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整个系统最大的发电能力,还需要考虑整个系统安装的美观性,基于这个原则,文章介绍了各种太阳能系统的安装示例,以供在太阳能行业中的设
贫困是人类发展史中不能略过的一大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几百万年来,人类一直在和贫困作斗争。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正>山青人长寿仙桥乡王卡村在福泉市西北部,距福泉约60公里。王卡村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分别与十万千、清水江、蛤蚌河、冷水河为界。苗语称此地为"rongdong"(绒懂),"rong"是
<正>1.平声的"累""累"在古代原作"纍"。《说文解字》糸部:"纍,缀得理也。一曰大索也。"对于"缀得理",段玉裁解释说:"缀者,合箸也。合箸得其理,则有条不紊,是曰纍。"《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