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色素(β-hematin)体外形成系统的建立

来源 :上海市动物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血吸虫色素体外形成影响因素,拟建立色素体外形成系统,用以筛选可阻断色素形成的药物.利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血吸虫色素、pH、Na+离子浓度、反应时间、还原剂以及药物等对β-hematin形成量的影响,从而确定该系统建立的关键因素.同时,利用色素形成抑制剂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在0.5mol/L醋酸钠系统中,红细胞、血吸虫色素、pH值(小于pH5)、Na+离子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均可影响β-hematin的形成.而且,还原剂,如β-巯基乙醇可完全阻断色素形成.另外,对色素形成有明确抑制作用的氯喹可在一定范围内抑制β-hematin的形成.因此,以“NaAc-hematin”系统为基础,辅之以低pH、高离子浓度以及适宜的反应时间等,可建立有效的血吸虫色素体外形成系统.
其他文献
目前,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免耕播种机,受地表秸秆量的影响,堵塞缠绕严重、影响播种质量,耗能高、效率低,功能单一、利用率低。针对这一状况,对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原理进行了仔细研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重新设计,旋耕变速箱、防缠绕刀座、宽苗带施肥播种器、窄幅长壁扶垄犁具有创新性。在满足农艺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改善了免耕播种质量,增加了机械作业功能,机具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一次进地完成灭
进入上世纪末,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干旱、水土流失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耕地总体质量不高 ,土壤地力下降,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证明是一项科学和实用的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改变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粮食可持续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山东大面积推广。本文主要针对
利用大鼠模型研究糖尿病对尿道功能的损害,以及病程长短对其的影响.雌性SD大鼠(250~275 g),链脲霉素(STZ)65mg/kg腹腔注射得到糖尿病大鼠模型,5周或10周后在乌拉坦麻醉下利用三导管系统,隔离地测定STZ-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膀胱等容收缩状态下的膀胱内压,尿道充盈压和括约肌肌电图(EUSEMG).静脉注射横纹肌阻断剂α-bungarotoxin(BGT)后再次测定.与正常对照大
2007年4~7月在上海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巴西狼的行为、活动规律和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运动(33.67%)和休息(27.06%)是巴西狼花费时间最多的行为类型,其次分别是站立(15.96%)、其它(14.21%,包括标记、追逐、搔痒、嗅闻、饮水和排便等)和取食(9.10%):夏季将最多的时间用于休息(43.55%)和运动(29.41%).春季巴西
本文对东方白鹳全国圈养种群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并提出了建议.自1975年东方白鹳全国圈养数量从一只野外捕获的雄性个体发展到2006年383只(包括80只雄性个体、65只雌性个体和238只未知性别个体),种群年增长率最高达到66.7%.近二十年,随着人工繁殖的成功,圈养出生数量增长迅速,自1999年已超过野外捕获数量.目前东方白鹳全国圈养种群雄性:雌性性别比为1:1.08,基本平衡.雌性和雄性均从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在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实验室动物房内对127只笼养树鼩进行了行为观察.应用扫描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通过辨识行为的基本单元到连续纪录行为单元的顺序表达,构建了摄食行为、繁殖行为、运动行为、排泄行为、维持行为、社群行为和异常行为等七大类行为的行为谱,识别和描述了39种行为模式.本行为谱的构建和行为模式的描述可为树鼩的驯化饲养和行为生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通过在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的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5种,隶属13目40科,初步研究了上海地区鸟类群落的特征,通过对八种典型鸟类的惊飞距离的比较分析,探讨上海地区鸟类对人为十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不同调查地域中.郊区公园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高.2.不同栖息地惊飞距离具有显著差异: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提高,同种鸟类在不同栖息地中的惊飞距离呈减小趋势.3.乌类体形大小与惊飞距离呈显著正相
2005~2006年研究了上海地区为害重阳木的帆锦斑蛾的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10±0.03 mm、0.03±0.07 mm、0.05±0.06 min、0.07±0.11 mm和0.12±0.15 mm.幼虫期总食叶量为92.41 mm2.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89.63%.初孵幼虫爬行速度平均为32.55±5.71 mm.初孵幼虫
连蕊茶花单花的花期约为8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花药在花瓣展开当天或第2天上午开裂.开花后4~5天花柱明显伸长.用TTC法检测了连蕊茶花粉的活力和寿命,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的可授性.花粉寿命约为8天,柱头在开花当天不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第2天开始具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连蕊茶花序上记录到的访花者有11科12种,分别为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昆虫.最常见的访花者是三条熊蜂Bombustrifasc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本研究运用Jeffers创立的艾美耳属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进行了连续26代的早熟选育.并通过对早熟株与母株的孢子化卵囊大小、繁殖能力以及致病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E.tenella早熟株与母株之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经过早熟选育后,其潜在期由母株的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