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谷区豆禾牧草混播比例、施氮、灌溉对生物量的影响

来源 :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拉萨河谷区分别开展燕麦与箭管豌豆、紫花苜蓿与垂穗披碱草、紫花苜蓿与苇状羊茅的混播比例、施氮等因素对混播草地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燕麦与箭筈豌豆合适的混播比为7∶3,相比单播燕麦增产11%,比单播箭筈豌豆增产148%;施肥研究表明,每亩追肥(尿素)达到约30 kg亩-1,获得合理高产,比不追氮的鲜草产量提高204%;灌溉频率试验中,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牧草产量也在相应急增,其增长幅度为154%~1311%,直至9次灌溉后,仍然表现出产量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因此合理的灌溉次数为7~8次。
其他文献
为分析赤霉素(GA3)浸种对甜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先通过测定电导率,从50、100、200、400、600 mg L-1 GA3中选择最佳浓度,确定24h为浸种时间,与清水浸种作比较,对浸种后种子萌发情况、可溶性糖、淀粉以及可溶性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200mg L-1 GA3电导率为178.9 μs·cm-1显著低于(P<0.05)其它各浓度,为甜叶菊浸种最佳浓度.
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是我国南方区域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当家牧草.目前,国内外构建的柱花草遗传图谱较少,图谱密度较低,而且仅有抗旱和抗病相关性状的定位研究.本研究以双亲在重要性状上差异较大的1979柱花草(S.guianensis TPRC 1979)(♀)与品45柱花草(S.guianensis TPRCR 273)(♂)进行杂交,F1杂种自交,建植了202株F2代分离群体,
在植物叶绿素循环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内源转化对植物体至关重要。叶绿素还原酶NON-YELLOW COLORING 1(NYC1)与NYC 1-like (NOL)催化叶绿素降解第一步,使叶绿素b转化为7-羟甲基叶绿素a或者光捕获蛋白(LHC)的降解,从而促进叶绿素的降解与转化。本研究中,我们采用RACE法同源克隆了多年生黑麦草LpNOL基因,通过烟草瞬时转化系统,黑麦草原生质体分离与转化系统以及
盐渍生境下孕育出的野生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机制,揭示其耐盐机制并发掘所蕴含的丰富抗逆基因资源,可为优良牧草和农作物抗逆性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为藜科滨藜属多年生半常绿灌木,在世界各地盐渍区均有广泛分布,是重要的盐生植物。我们的研究发现,100mmol L-1 NaCl显著促进了四翅滨藜的生长,而200和
为研究杂交F1代与亲本的遗传差异性和相似性,本试验利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抗白粉病红三叶新品系及感白粉病岷山红三叶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并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二者杂交形成的F1代单株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表明:30个杂交F1代单株均为真杂种.11对AFLP引物组合可以扩增出清晰可辨的条带197条,含有多态性条带165条,平均多态性条带为1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75%.
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蒙古冰草、蒙农杂种冰草、沙生冰草、新麦草和无芒雀麦5种禾本科牧草苗期叶片水分状况、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借助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5种牧草幼苗期的抗旱性.结果 表明: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5种禾本科牧草幼苗的水分饱和亏缺、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ro和叶绿素含量及SOD、C
以1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杂交组合F1代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其幼苗的CAT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4种紫花苜蓿的抗盐能力强弱.结果 表明,耐盐性由大到小排列为:骑士-2(2010)>WL319HQ>维多利亚(Victorian)>阿迪娜(Adrenalin)>甘农3号>标靶(PGI427)>55V48>54V0
试验以黄花苜蓿为材料,通过测量同一经纬度不同海拔下形态指标,探索其变化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遗传多样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海拔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降低,总体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其中,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茎粗、小花长等数值在海拔2150 m时均有明显升高,随后降低;形态指标的变异范围是1.30%~22.83%,平均变异系数是8.49%;海拔与株高、花序长
白三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绿肥、草坪草兼用型草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低温是限制白三叶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因此充分了解白三叶抗寒进展,提高白三叶抗寒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白三叶抗寒角度出发,概述了白三叶抗寒的研究意义、白三叶抗寒在生理生化、细胞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以及新品种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白三叶抗寒方面的研究展望,其目的在于为白三叶的抗寒性研究和新选育提供的理论
本研究在温室条件下开展,通过比较浓缩液体肥、霍格兰营养液、蒸馏水、自来水4种不同水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四周内的株高变化,解释了不同水肥条件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四种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的株高均有显著影响,在第1周,自来水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第2周,浓缩肥处理显著高于其它比例;第3周和第4周,浓缩肥显著高于霍格兰营养液、蒸馏水和自来水(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