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性克雅氏病(vCJD)与输血传播研究进展

来源 :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 lopathy,BSE)的简称,英国于1985年4月首先发现该病,并于1986年11月定名为BSE。后又陆续报道散发的人类类似感染的病例,称为“海绵状脑神经退化病(thalamic sprogiform encephalopathy,TSE)。经过众多对此病的科学研究表明,TSE病原是一种无核酸的蛋白性颗粒,称为朊病毒(PrPsc,也曾称“朊毒体”或“朊粒”)。朊病毒是由一种正常的细胞蛋白(PrPc)发生结构变化而形成的,这种结构的变化的诱因主要是外来的朊病毒。当朊病毒感染神经细胞后。细胞内的PrPc就会以朊病毒模板变成异常蛋白,并在体内聚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病变,因此该病也是一种蛋白构象病。1996年will等在人群中发现一种新型变异克雅氏病(Variant creutzfeldt-iakob disease,vCJD)。通过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vCJD极有可能是由于食用了被BSE污染的产品而引起的,所以疯牛病对人类造成的最大影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可突破种属屏障传播给人类引起vCJD,自从英国国家克雅病监测组织(NCJDSU)1996年首次报告该病以来,医学界关于vCJD是否通过输血传播的问题一直在争论。随着全球确诊的vCJD患者的增加以及通过输注vCJD供血者的红细胞后发生vCJD的报导,血液传播vCJD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本文对国际上近年来在朊病毒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cVJD通过输血传播的可能性;预防输血传播vCJD的措施(特别是减少因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vCJD的危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我国在这方面所采取的对策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定量PCR方法监测外源基因在不同重组痘苗代次中的稳定性。方法:裂解法提取八个代次插入有HIV基因的重组痘苗DNA,用定量PCR的绝对和相对定量方法,研究不同代次基因组中插入的外源基因与痘苗基因组的数量关系。结果: 绝对和相对定量方法均证明,在传代过程中,重组痘苗中的外源基因有缺失现象。结论: 建立的定量PCR方法可以特异、定量的分析外源基因在重组痘苗中的稳定性。
目的:分析中国狂犬病毒街毒的遗传学特征,了解中国狂犬病毒的流行株与中国人用、兽用狂犬病疫苗株的在G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初步科学依据。方法:在1985-2006年间,本实验室从全国各地共分离到46株街毒株,其中从犬脑中分离到41株,人脑中分离到4株,鹿脑中1株。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样品提取RNA,反转录后特异性扩增病毒G基因序列,测序后
本实验提取了破伤风梭状杆菌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用套式PCR方法扩增出C段DNA,以pThioHisA为载体克隆至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检测了生物活性,制备了兔多抗并进行了小鼠免疫原性实验,为进一步制备基因重组破伤风类毒素C部分破伤风亚单位疫苗和用基因重组破伤风类毒素C部分为载体制备细菌类多糖结合疫苗奠定了基础。
目的:用提取的贴壁因子处理细胞培养板(瓶等),细胞在此种板中生长能更好地黏附与贴壁,为细胞培养提供优质、经济的耗材。方法:用经亲和层析方法从牛血清或粗提后的牛血浆中提取的牛纤维连接蛋白(牛FN)包被细胞培养板,并用于培养贴壁细胞,考核细胞的形态、贴壁率、生长速率及克隆形成等指标,同时与某一国际优质品牌细胞培养板做平行对照实验。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细胞在两种培养板中生长,其形态基本一致;贴壁率:M
目的:对麻疹病毒L4株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为了解其基因组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及研究开发麻疹病毒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麻疹病毒L4株毒种接种于CEC细胞,传代培养及鉴定合格后,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进行分段RT-PCR扩增,并将PCR产物精制后测序分析。结果: 成功测出麻疹病毒L4株15894 bp全基因组序列,并于2004年10月被NCBI基因库收录,编号AY730614。结论
目的:对长春地区40名健康献血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系统(HPA1~5,15)基因进行检测,其HPA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碘化钾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P技术对40名健康献血者HPA1~5,15进行分型。结果: 长春HPA1~5,15系统中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2.5%,62.5%,63.75%,100%,75%,65%,HPA-1,4系统中均以a等位基因
本文对经毛细管电泳分离得到的PEG修饰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不同PEG修饰度的产物进行体内和体外生物活性测定,通过与血小板升高阳性对照药物白介素-11(IL-11)的比较试验,检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单体和双体对环磷酰胺造成小鼠血小板减少的阻抗作用,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单体和双体血小板升高的药效作用。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进行研究。方法:以几种不同的第二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并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件进行比较,选择最佳反应条件。结果: 研究发现PEG的电泳表观分子量大于其实际值,修饰条件中修饰剂用量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和温度影响甚微。结论: 选择了合适的PEG衍生物做为rhIFNα-
本研究利用纤维蛋白原与活化的血小板GPIIb-IIIa受体结合为血栓形成的共同步骤为理论依据,筛选合成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多肤。该多肤分子能特异性的与血小板上被激活的GPIIb-IIIa受体结合。将多肤分子(靶分子)与自我装配的脂质纳米微泡相结合,制成具有血栓靶向性的微泡;同时,自行定制具有较好穿透力的低频率超声治疗仪。建立多肤血栓靶向微泡联合低频超声溶栓系统。采用家兔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模拟人缺血性脑
目的:制备羊脾特异性转移因子口服液,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采用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加佐剂免疫羊,取其脾用透析法制备肺肿瘤特异性转移因子。检测其理化性质,并通过E玫瑰花环试验、白细胞黏附抑制法(LAI)和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实验(DTH)检测特异免疫活性。结果: 制品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药品标准(WS1-XG-037-2000),E-花环结花率较对照高20.5%,多肽含量为1.38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