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能谱曲线在诊断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低能量下能谱曲线斜率在诊断壶腹周围癌(远端胆总管癌、十二指肠腺癌、胰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5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的能谱CT静脉期扫描图像.所有病人经过手术病理确诊壶腹肿瘤的来源,分别是14例远端胆总管癌,24例胰腺癌,17例十二指肠腺癌.所有数据载入AW4.6工作站分析,测量40-140kev虚拟单能量图上能谱曲线的CT值.ROI放置于壶腹肿瘤的中心来测量CT值,测量时避开扩张的胆总管.为了保持一致性,所有测量均在连续层面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图1 图2.计算40-80kev能谱曲线的斜率:slope=[CTnumber(40keV)-CTnumber(80kev)/40].三组肿瘤的能谱曲线的斜率采用Kruskal–Wallis test,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技术对原发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鼻咽癌病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23~67岁,中位年龄47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低分化鳞癌59例(泡状核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6例.30例健康者来源于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均无恶性肿瘤病史.PET/CT检查方法:使用GE公司Discovery LS PET/CT扫描仪,18F-FDG放化纯度>95%.患者通常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评估8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影像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材料及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证实门静脉海绵样患儿首次64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资料,分析各病例合并症情况、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范围及门静脉主干和各属支管径宽度。
目的 HIV/AIDS患者免疫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性肿瘤,但均可表现为肿块性病变,且有时为同时合并发生,影像表现有一定的重叠和相似性.对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提高对HIV/AIDS患者肺部肿块的诊断率,对我院32例HIV/AIDS肺部肿块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方法 收集我院HIV/AIDS合并肺部肿块的住院患者32例,进行CT引导下肿块穿刺活检,采用美国GE ProSpeed FII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CT与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对143例分期为T1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动态增强螺旋CT与PET/CT扫描,其后对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进行术中淋巴结肿瘤分期.在动态增强诊断上,若肺内结节峰值增强(肺结节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最大CT值)≥110HU或净值增强(肺结节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最大CT值减去结节平扫CT值)≥160HU,则考虑诊断为N2期
目的:通过对患者体内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图像质量技术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充分理解获得高质量PET/CT图像的必要条件,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GE公司Discovery LS16型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一体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成像采集.对2005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受检者中随机选取900例的
目的:探讨PET/CT联合增强CT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中心行PET/CT检查的,临床怀疑或诊断为肝脏恶性肿瘤的80例患者,均行PET/CT检查及CT三期增强扫描.男性43例,女性37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年龄55.9岁.图像分析及结果判断:图像经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及CT诊断医师共同阅片,PET/CT阳性诊断标准主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成人髓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髓母细胞瘤MR检查资料,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38岁.结果 8例中,2例位于四脑室区,1例位于四脑室区伴有鞍上池转移,3例位于单侧小脑,1例发生于双侧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肿瘤直径3.6~5.8cm.T1WI均为低信号,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其中5例表现为稍高信号.肿瘤内囊变常见,瘤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肺部良恶性肿块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CT检查发现并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肺部肿块4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恶性肿块18例,共18个病灶,包括中央型肺癌10例,周围型肺癌8例;肺部良性肿块22例,共22个病灶.应用GE signa HDxt 1.5T 磁共振成像仪先作FSE-T2WI AX、SE-T1WIAX等常规序列扫描,再采用GR E
目的:比较PET/CT、单独PET与单独CT在探测非预期的肺癌肺外肿瘤转移上的诊断效能,进而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217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对这些患者的CT图像、PET图像及PET/CT图像分别进行阅片,判断有无肺外转移灶并记录之。所有发现肺外可疑转移灶者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对三种手段的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标记肺部小结节这项新的定位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组患者28例中,男21 例,女7 例,年龄30~62岁,平均50.3 岁.CT扫描前在患者胸部贴5-6个标记物,以进行术前导航登记.采用美国GE公司多层螺旋(Discovery LS16)进行CT扫描,扫描参数为:层厚:1.25mm; 螺距比:1.375:1.扫描时患者使用吸气末屏气技术,吸入气体的容量由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