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人相应论饮食起居防治疾病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全国中医治未病学术会议暨治未病分会成立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自然相通应,四时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本文从六气理论出发,对机体发病的饮食起居调理进行一简要地论述,指出四时季节的交替有着一定的规律,而自然界的变化无时不刻地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体的病理变化深受六气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在六气变化的影响下,机体病理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疾病发生的节气特点,采取因时治宜的原则,进行调摄防治,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必先岁气,勿伐天和”之义。恰当地改变饮食起居,以适应自然界的自然变化及调节人体自身内在脏腑的功能,贴近生活简便易行,且操作性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养生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以"治未病-未病先防"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被检者进行中医体检,确定其中医体质及当前机能状态,针对不同体质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调理的指导,使亚健康人群得到早期干预,充分发挥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
本文结合现代医学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防控策略和体系现状,系统论述中医预防保健学在慢病防控中的防治原则和策略,对所实施内容和方案予以探讨,以期为建立中医慢病防控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病,有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在稳定期采用中医治疗,可以起到“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效果。其具体方法包括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和冬季膏方调理。在缓解期联合运用以上方法,能有效、稳定、持久地改善症状,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抗病能力的目的。但临床中应注意的是,COPD毕竟是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阶段,治疗难度大,依从性差,易反复,应充分取得患者理解,坚持联合治疗3个疗程以上方可
目的:通过对群体性养生理念与中医体质的研究,探索本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规律,探讨养生理念与体质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群体性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健康养生理念调查问卷及中医体质测评问卷对在中山市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个体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5326人中,有效试卷共4953份.养生理念方面,具有养生理念的人群仅占11.15%,并且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
本文就中医逆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节气灸治疗慢性病及防治亚健康人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倡在目前慢性病盛行的时期,运用节气灸的方式通过逆节气变化预先针灸来调整人体体内的阴阳失衡,以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防治中的应用.强调"未病先防",把疾病治疗的工作重心前移;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控制疾病进程的主要病理因素,防止肾脏进一步损害;瘥后细心调护,预防疾病复发.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本病防治中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即0DOHaD)"学说的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孕期心理不良不但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状况,还会增加其子代近远期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孕期心理不良危害的阐述,提出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从孕期开始注重孕妇心理调节,以减少孕妇和其子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提
目的:风湿疼痛的非药物性治疗。方法:针对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风湿疼痛,采用非药物性治疗方法。结果:采用针灸,推拿,刮痧保健;熏洗,浴足疗法;体育疗法;平衡饮食,调摄情志,顺应季节疗法。结论:风湿疼痛的非药物性治疗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缓痛,从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及即病防变,即病防变是在疾病发生之后通过中医药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蕴含着朴素的预防思想.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化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是临床多见的癌前病变的一种,本文对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从药理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共同提高治疗该病的能力.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其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预后康复三大方面.其强调人体正气的重要性,并提出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亏虚、自然环境、情志改变、社会地位不同等多因素有关.此外,治未病思想说明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规律,即按照经络、五行相克关系进行.进而提出肿瘤的产生、转移与环境、情志、饮食、年龄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进行简单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