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绵粉蚧防治研究概况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全球性入侵害虫,寄主植物200余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为对其进行有效防控,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效果及应用潜能.本文阐述了各项措施防控扶桑绵粉蚧的效果和优缺点.提出应优先考虑生物防治,尽量少用或不用杀虫剂,并结合农业措施实现对扶桑绵粉蚧的持续控制.
其他文献
噻唑菌胺(ethaboxam)是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原LG化学有限公司)开发并于1998年首先在韩国获准登记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防治对象主要是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葡萄霜霉(Plasmopara viticola)、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和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等植物
会议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卵菌,其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70多种植物,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目前针对卵菌病害防治的高效化学防治药剂种类较少,主要以苯甲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羧酸酰胺类等内吸性杀菌剂为主。尽管这些内吸性杀菌剂防效显著,但由于其作用位点单一,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被广泛频繁使用,已经造成病原菌对杀菌剂敏感性的下降,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给农业生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世界各地以及我国蔬菜作物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使得疫病的防治愈发困难.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辣椒疫霉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措施,在病害防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吡啶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在生产应用中与霜霉威复配(商
会议
近些年,湖北省番茄和草莓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而许多病害也随之日益严重。灰霉病作为番茄和草莓上的常见病害之一,给其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产上防治灰霉病常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抗药性问题逐渐突出,已成为病害防治中新的挑战。在2012年和2013年的初夏,从湖北省8个地级市的番茄保护地和10个地级市的草莓保护地中分别采集分离了221个和240个灰霉单孢菌株,并检测了其对多菌灵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是具有重大危害性、全球广泛分布的植物病原卵菌,其寄主范围广泛,在植物各个生长阶段均可侵染致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生产上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由辣椒疫霉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主要措施。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一种酰胺类杀菌剂,对植物病原卵菌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室通过田间抗药性检测,未获得
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寄主范围广泛的病原菌,在我国主要分部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该菌可引起杨树、核桃等多种经济林树木腐烂病,损失严重.目前,树木腐烂病主要以机械刮除病斑部位并涂抹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筛选安全、高效的药剂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分离自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核桃树腐烂病病枝上的金黄壳囊孢(C.chrysosperma)为靶标菌
双苯菌胺(SYP-14288)是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个新型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抑菌活性.其结构与氟啶胺(fluazinam)类似,有报道称氟啶胺作用机制与氧化磷酸化解偶联、ATP合成或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Ⅱ的作用相关,而双苯菌胺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GC-MS分析平台,比对分析了双苯菌胺或氟啶胺EC50浓度下处理与未用药处理的B.cinerea菌丝代谢组的差异,根据标准物质
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的21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EC50值分别为0.024 9~21.582 3μg/mL、0.032 1~0.724 9μg/mL和0.146 3~3.412 7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出现了敏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LND)先后在美洲和非洲严重暴发成灾,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该病在中国存在着巨大潜在隐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MLND病原种类、地理分布、发病症状、检测方法、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等最新研究报道,并就中国对于该重大潜在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建议.包括种子检疫、农业操作、作物抗性品种利用、转基因抗性品种、化学药剂控制传毒介体。
本文简述了《中国农业害虫绿色防控发展战略》,从内容设置上看,既有天敌昆虫、植物源杀虫剂、微生物、物理诱杀、昆虫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辐射不育(农业害虫和畜牧业害虫)、转基因作物、遗传调控等单项防治技术的详细阐述,又有监测预警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前置性、综合性防控技术的总结归纳,使得各项关键技术既能自成体系、又可配套协调。从结构上看,各专题报告秉承总报告的思维脉络而又有所发展,分别从国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