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单轴压缩下电荷感应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手动压力机自主研制的电荷感应测试系统,对花岗岩样品在单轴压缩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荷感应信号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在变形破裂过程中有电荷感应信号产生,电荷感应信号是瞬时脉冲的,电荷感应信号的幅值与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加载速度都有关。在岩石变形破裂达到峰值强度时,有较强的电荷感应信号产生,主破裂而接收到的信号最大而在非破裂面的信号较小,说明电荷的产生和岩石的破裂有很大的关系。测到的电荷感应瞬变信号是在应力突变时样品表面积累的表面电荷,岩石破裂时的电荷感应信号变化可以用微破裂导致裂隙尖端电荷分离的机制解释。作为正在探索的检测岩石破坏过程手段之一,电荷感应方法应是一种很具潜力的检测岩石破坏方法。
其他文献
在介绍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及天池滑坡坝形成、工程特征基础上,首次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滑坡坝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模拟计算,并说明模拟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计算工况包括堰塞湖常水位条件、洪水位条件、极限水位条件及相应地震条件下滑坡坝的稳定状态及破坏方式,以及湖水骤降条件下对滑坡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堰塞湖库容相对较小,故不同水位对坝体的影响不大,但总体上仍有随湖水位上升而稳定性下降的趋势。地震
水库蓄水后引起邻近区域地下岩体应力场的变化。沿深度方向岩土体表现为非均匀性。借助层状材料基本解发展了非均匀地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计算方法。然后,以紫坪铺水库为例分析了蓄水后水库附近岩层内应力场的变化。结果显示,库区内地表以下岩土层的非均匀性对于计算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大跨度岩石隧道的大量兴建,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合理分析显得非常重要。在隧道边墙附近低围压应力下,中等质量的岩体呈现出明显峰后强度损失,并且当应变足够大时,围岩达到残余强度。首先建立了M-C强度准则参数和ABAQUS线性D-P强度准则参数的转换方式,然后提出了用于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的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中采用了与塑性应变有关的峰后强度参数。最后,根据一施工中的隧道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峰
为了研究圆形硐室拉张破坏规律,应用可描述拉张破坏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圆形硐室应力演化过程;讨论了圆形硐室出现拉张破坏时的侧压系数临界值;监测拉张破坏过程中,圆形硐室周边特定节点的应力及位移变化与裂纹开裂扩展的关系。经过理论推导,侧压系数λ=1/3,λ=3是模型中是否出现拉破坏区域的临界值;圆形硐室破裂过程概括为初始、积累和破坏三个阶段;破裂后形成不连续面,应力重新分布;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以有限单元法为基础,研究其核心算法,依据圣维南原理。引入复合单元的概念,证明若单元为复合单元,原先的各项积分是依然能够计算的。利用数值积分的计算求解实际上是在各高斯积分点上进行计算的特点,人为地赋予单元内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材料属性值。该方法能简化网格划分,提高整体计算效率,特别适用于地下工程,能快速得到我们最关注的结构整体特性。针对实际地下工程算例,分别运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与文中方法进
简述了地下洞室围岩监测设计一般要求、监测项目和监测布置确定原则;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在监测项目分类及确定、监测布置及监测频度等监测设计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以中、日两国9个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监测仪器布置工程实例,进一步进行了比较分析。
深井软岩巷道需要较大的支护反力。为分析圆弧形钢管混凝土在偏向受压情况下的承载力,进行了室内力学模型试验,得到模型试验的最大承载力,其最后的破坏形式属于变形过大,而不是强度破坏。这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同时把这一理论应用到软岩巷道支护中去,取得较好的效果,证明钢管混凝土支架是一种承载力高,成本低,可以适用于深井软岩隧道的一种支护结构。
以魏家地煤矿二号石门巷道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内窥仪勘察以及现场试验,研究高应力动压巷道的破坏机理与返修技术。二号石门巷道严重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巷道原始地应力大,地质构造复杂;留设的保护煤柱过窄导致动压大;松动圈范围较大。实践表明,锚注可以将松散围岩胶结成一个整体,使得锚杆和锚索成为全长锚固,对控制围岩变形有很大作用。采用锚网索加锚注联合支护方案进行巷道返修是合理的。
在现场调查、工程地质勘测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西藏古格王国遗址洞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对洞窟顶板完整性进行了统计分类,利用BP神经网络对洞窟顶板完整性进行了预测,并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洞窟项板完整性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固支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通过数值分析研究软基低路堤下小型构筑物底部软土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和天然地基2种工况下路基的纵向筹异沉降变化情况。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路堤路段下,小型构筑物底部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会提高路基承载力,加大软土构筑物与其两侧路摹之间的纵向差异沉降量;天然地基下小型构筑物可与一般路基协调沉降。建议在低路堤荷载下,考虑取消小型构筑物下方软基加固处理,从而减小路基纵向差异沉降,提高路面行车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