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方能编出好书--记我眼中的人民出版社资深编审邓蜀生

来源 :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不可能有成就斐然的图书的出版。邓蜀生编审对书稿的认真审读建立在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在编辑黄绍湘的《美国通史简编》时,为了丰富书稿的内容,他亲自跑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无数次,翻阅了大量的美国史图册和图书,最终选用了30多幅插图。该书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春美国史研究园地上开放的一朵鲜花”。
其他文献
范用先生是著名出版家,范先生一生和读书和出版相关的传奇很多,比如帮毛主席买书,比如创办《读书》等等。
出版与教育相互为用、互为表里.中华书局创始人、出版前辈陆费逵先生在《书业商会二十周年纪念册·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书业虽然是个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比任何行业都大得多.”而好书益人,坏书害人的道理众人皆知.用陆费逵先生的话说,恶书的出版“比提刀杀人,还要厉害”,因为“盖杀人不过杀一人”,恶书却“不知要害多少人”,所以
思想物化、积累和传递中,编辑的功能不可小视,可以说,编辑的存在是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必需。中央提出,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其中,编辑的队伍建设是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中重要的成员。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具有自主地位、导向作用、监控职责和创新活力。所以,如何正确评价编辑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何培养强大的中国好编辑,这对当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
做一辈子的期刊出版人,把手中的杂志做成能滋养读者人生的优良读物——这是我毕生的梦想,也是从一名期刊编辑的角度,对中国好编辑下的定义,执着而身肩道义,是做出版人最重要的品质.
学术译著是学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法律后发展国家,学习、了解和借鉴法学理论与实践发达的国家,引进、翻译、出版法学学术著作是一个有效同时也是必然的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便是他国的失败,也可为我国法治事业提供前车之鉴,减少进程中的漩涡和暗礁。没做过译著的编辑,不会是一个成熟的学术图书编辑。译著能够综合考核一名编辑的素养。学术译著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是在做书,予人知识;同时也是在育人,予人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编辑身上所散发出的优良品质都是当今中国好编辑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要成长为一名中国好编辑,“利身心,济苍生”将会是心中永恒的准则。
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文化事业的传播,在育人的道路上挥洒热血。在他长达70年的编辑实践中,他办刊办报、整理古籍、审校书稿,并对教科书与辅导读物的编辑出版做出突出贡献,他把编辑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编辑职业的尊重与热爱,为年轻一代的编辑树立了牢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在编辑出版物的同时又不忘对新人的培养,积极发展青年作家。对待稿件的处理,他总是认真、细致、不出疏漏,本着对作者与读者负责的态度。
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的到来,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纸介质向新兴媒体转移,顺应时代潮流向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快速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传统出版数字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冲击,产品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均受到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以图书为主要
何谓“编辑”?《辞海》告诉:编辑是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专业性精神生产工作.它是传播媒介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指专业性编辑工作的人员.从编辑的定义不难看出,编辑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它对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身负重任铸汗青,心萦万千乃为佳,虽然习惯上根据编辑工作的侧重点,将之分为策划编辑、文字编辑和营销编辑,但一个称职的编辑一定是集策划、文
2013年8月21日,在北京举行了纪念叶圣陶从事编辑出版工作90周年研讨会.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专业委员会,并宣读了叶圣陶研究会、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联合发起的《致编辑工作者的倡议书》,向广大出版工作者发出“像叶圣陶那样做编辑”的倡议.希望广大编辑和出版工作者要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热爱编辑工作,要像叶圣陶先生那样重视出版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