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不惑期刊出版人

来源 :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辈子的期刊出版人,把手中的杂志做成能滋养读者人生的优良读物——这是我毕生的梦想,也是从一名期刊编辑的角度,对中国好编辑下的定义,执着而身肩道义,是做出版人最重要的品质.
其他文献
好编辑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平时要注意博采众长,慎思明辨,工作中需要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精益求精。
梁得所,中国画报出版史上的一个传奇人才,中国现代画报的先行者.他20岁便担任《良友》画报主编,正式开始了他编辑大型画报的艰巨事业.在《良友》画报工作的5个多年头,他凭借自己超凡的大型都市画报驾驭能力,将《良友》画报推向了巅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华人聚集区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画报,同时,更是奠定了中国的画报地位.马国亮在《良友忆旧》中曾如此评价梁得所:“梁得所是把画报内容革新,奠定了画报地位的第一个
编纂以图为主的儿童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编辑既要有宏观知识主题的把握能力,又要有微观知识点切入的独特眼光,还要有对版面色彩搭配是否协调、图形布局是否合理的鉴别能力。
学术出版终将是“基业常青”的。学术出版的光明未来源于人们对文化知识和精神享受的渴求。在任何历史阶段,社会、民族的发展都奠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以及对新文化的创造,而学术出版所承载和传播的思想无疑会影响和改变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眼下新媒体的冲击、新传播方式的革命,所反映的不是学术出版的“没落”,而恰恰是社会和读者对文化知识的新的需要。学术编辑应该保持清醒的文化理性,大胆、勇敢地去适
鲁迅被视为“中国脊梁”,是一位功绩卓著的文化战士,他把文学艺术当作战斗的匕首,当作唤醒国民的工具.于是,笔耕不辍的同时,他在出版领域也大有作为,引领时代之先,跻身出版大家之列.他亲自从事过出版工作,具有丰富的出版经验与出版理念.在出版过程中,鲁迅处处重视成本核算,通过降低出版物的成本、大力宣传所出版的图书,达到了普及文化的目的.
“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说这话的是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女士.之所以这么说,笔者相信是因为,出版是她用毕生生命来热爱的事业.而她,在这一行已整整工作了半个世纪.编辑,的确是一个神圣而美妙的职业.从宏观方面说,她传播了人类文明、传承了中华文化、传递了最新资讯;从个体上说,编辑是一叶扁舟、一弯拱桥,点化了作者与读者间的灵犀,让他们之间实现无比默契的灵魂沟通.可以说,编辑是中华文化的脊梁,编辑工作既
1926年10月,邹韬奋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办了职教社的机关刊物《生活》周刊.此后,从《生活》到《大众生活》、《生活日报》,从《生活星期刊》、《抗战》到《全民抗战》,包括开办生活书店,邹韬奋一刊被停,一刊(报、书店)继起,为宣传抗战、团结御辱和争取言论自由、民主政治鼓与呼,在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毛泽东曾说过:“干革命有两支队伍,武的是八路军,文的是邹韬奋在上海办
范用先生是著名出版家,范先生一生和读书和出版相关的传奇很多,比如帮毛主席买书,比如创办《读书》等等。
出版与教育相互为用、互为表里.中华书局创始人、出版前辈陆费逵先生在《书业商会二十周年纪念册·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书业虽然是个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比任何行业都大得多.”而好书益人,坏书害人的道理众人皆知.用陆费逵先生的话说,恶书的出版“比提刀杀人,还要厉害”,因为“盖杀人不过杀一人”,恶书却“不知要害多少人”,所以
思想物化、积累和传递中,编辑的功能不可小视,可以说,编辑的存在是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必需。中央提出,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其中,编辑的队伍建设是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中重要的成员。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具有自主地位、导向作用、监控职责和创新活力。所以,如何正确评价编辑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何培养强大的中国好编辑,这对当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