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后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是神经科急症之一,因其伤后病情变化复杂,常可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本科从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急性颅后窝出血患者51例,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DHPLC技术检测了脑胶质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共223例位于19号染色体的ERCC2---纠正鼠突变细胞切除修复缺陷基因的第22号外显子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序列,对不同DHPLC峰型进行测序验证,并对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基因分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鞍区肿瘤由于部位重要,常累及下丘脑、垂体柄、垂体及视神经等结构,手术难以显露,达到全切除肿瘤有时较困难.翼点入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1995年12月至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切除150例鞍区肿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进行了介绍.
胼胝体(corpuscallosum)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其放射纤维投射到各部分大脑皮质,是颅内重要的连接纤维.其周围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于该区肿瘤的诊断愈加准确.本研究总结了13例胼胝体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Polo样激酶1(polo-1ikekinase-1,PLKl)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它参与了细胞周期中的中心体的成熟、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分离等过程,对细胞的有丝分裂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正常情况下,DNA受损时会通过抑制PLKl的活性而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M期).目前已发现PLKl在多种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中成异常高表达,并与预后成负相关.有关胶质瘤PL
RNA干扰(RNAi)是自然产生的保护基因组的机制.在过去的5年中,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生了惊人的进步.基因沉默的潜在的分子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小干扰RNAs(siRNAs),它可以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以任何基因为靶基因.神经胶质瘤(Glioma)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内在性和获得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其中MDR1基因产物P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硫酸镁治疗与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4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先15分钟内静脉滴注2.5g硫酸镁,接着10g硫酸镁24小时持续静滴,连用3天.对照组除硫酸镁外其他治疗完全相同.两组再按入院GCS评分分为特重组(GCS3~5)和重型组(GCS6~8),住院期间监测患者血清镁和MDA含量,伤后3个月纪录患者GO
本院自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对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近期及远期疗效.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是硬膜下血肿最多见的一种,及时开颅行血肿清除术治疗该病己成为共识.自1994年1月至2003年7月,本科共收冶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481例,其中49例行保守治疗.40例保守治疗成功,9例因病情加重延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本文对49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本文回顾分析自2004年5月止2005年5月,在我科因高血压脑出血经锥颅置管引流或手术后亚低温配合治疗时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4例病例,对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6月-2005年4月共应用CRANOFIX钛钉(德国产蛇牌)治疗不稳定性颅骨骨折29例,均行一期整复固定术,效果良好,本文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