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镁离子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硫酸镁治疗与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4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先15分钟内静脉滴注2.5g硫酸镁,接着10g硫酸镁24小时持续静滴,连用3天.对照组除硫酸镁外其他治疗完全相同.两组再按入院GCS评分分为特重组(GCS3~5)和重型组(GCS6~8),住院期间监测患者血清镁和MDA含量,伤后3个月纪录患者GOS评分.结果:治疗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特重组MDA含量高于重型组,血清镁离子含量低于重型组(P<0.05).治疗组GOS评分好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情越重,血清MDA含量越高,血清镁离子含量越低.硫酸镁能降低sTBI患者血清MDA含量,有改善预后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三脑室内肿瘤因位置深在,且毗邻重要神经结构,直接手术切除病变颇具风险.传统的经额皮质-侧脑室入路手术创伤大,且因单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深部视觉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术后易遗留并发症.本文采用经额皮质-侧脑室锁孔入路手术技术,治疗了5例三脑室内肿瘤患者,效果令人满意.
近年来,在MR矢状面上发现,直窦与胼胝体压部之间的角度对选择松果体手术入路有价值但缺少显微外科解剖资料.在幕下小脑上入路中切断引流小脑上部汇入直窦的幕下桥静脉可以引起脑组织学改变和小脑水肿.为了合理选择松果体区入路和避免切断桥静脉引起的损害及危险,详细的解剖是手术的必要基础,而桥静脉保护技术为保留桥静脉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垂体脓肿临床上非常少见,自从Simmonds于1994年报道首例垂体脓肿以来,国外文献报道104例,国内也有少量报告,综合文献报告,垂体脓肿不到鞍区病变的1﹪.本科2002年和2003年各收治垂体脓肿一例,本文进行了介绍.
随着现代高科技在神经外科的综合应用,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自2000年6月以来,作者采用标准化眶上锁孔入路,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连续手术夹闭了7种不同类型前循环动脉瘤28例,疗效十分满意.本文进行了介绍.
本院自1997年10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81例,共91个动脉瘤,除1例大脑后动脉梭型动脉瘤行显微包囊手术外,其余病例采用显微手术夹闭88个动脉瘤,本文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了介绍.
本研究采用DHPLC技术检测了脑胶质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共223例位于19号染色体的ERCC2---纠正鼠突变细胞切除修复缺陷基因的第22号外显子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序列,对不同DHPLC峰型进行测序验证,并对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基因分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鞍区肿瘤由于部位重要,常累及下丘脑、垂体柄、垂体及视神经等结构,手术难以显露,达到全切除肿瘤有时较困难.翼点入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1995年12月至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切除150例鞍区肿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进行了介绍.
胼胝体(corpuscallosum)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其放射纤维投射到各部分大脑皮质,是颅内重要的连接纤维.其周围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于该区肿瘤的诊断愈加准确.本研究总结了13例胼胝体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Polo样激酶1(polo-1ikekinase-1,PLKl)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它参与了细胞周期中的中心体的成熟、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分离等过程,对细胞的有丝分裂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正常情况下,DNA受损时会通过抑制PLKl的活性而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M期).目前已发现PLKl在多种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中成异常高表达,并与预后成负相关.有关胶质瘤PL
RNA干扰(RNAi)是自然产生的保护基因组的机制.在过去的5年中,这一领域的研究发生了惊人的进步.基因沉默的潜在的分子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小干扰RNAs(siRNAs),它可以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以任何基因为靶基因.神经胶质瘤(Glioma)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内在性和获得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其中MDR1基因产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