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的农业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Arc/Info8.1地理系统软件为主要工作平台,并在Visual C++语言环境下,利用地图控件设计和建立了惠农县节水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既充分利用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遥感信息处理系统软件的高级功能,又兼顾了用户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将示范区内灌溉渠系、土壤种类、土壤养分、土地利用等多种重要要素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窗口缩放、图形叠加、图形漫游等功能,不但将不同时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组织在一起,而且满足管理人员对各类专题信息的综合查询以及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应用三维数据的纬向空间小波变换方法分析研究了北半球夏季环流的特征纬向波数及其与特征纬向波数相对应的北半球夏季环流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结论为:北半球夏季环流的特征纬向波数分别为3、2、和1.北半球夏季环流的3波活动主要在中纬度,2波活动主要在高纬度和低纬度,1波活动则主要在低纬度.对应于3和2的特征纬向波数,1949~1999年北半球的夏季环流均表现出一种显著的东西振荡特征,并且在高纬度的东西振荡
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感热的分布特征,对高原地区地-气温差与感热的合成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年春季高原近地层热力结构分布呈显著差异;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也证实了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南北岸均匀异常分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存在着显著影响,即春季高原下垫面感热非均匀异常分布特征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旱涝的"强信号"之一.
本文在MM5中尺度气象模式中引进了建立在δ-4流近似和相关-k分布基础上的对云水、雨水、冰晶和霰的辐射特性进行详细描述的辐射传输方案.通过新建立的辐射传输方案和MM5中原有的辐射传输方案在华南暴雨中的模拟结果与天气实况的对比表明,辐射在中尺度暴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辐射传输方案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辐射传输方案在MM5中的建立是成功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模拟结果.
利用1954~2000年中国701个站沙尘天气资料及相关气候资料,从沙尘天气区划等方面着重分析研究了我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中国不同区域沙尘天气的年际变化成因、47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发生日数与同期和前期的48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耦合关系以及环流场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①我国沙尘天气多发区主要有两个,分别位于以民丰至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盆地和以民勤至吉兰泰为中心的河西地区.不同类型沙尘天气的
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有多组分的大气气溶胶和云微物理分档模式,此模式包含了大气气溶胶的核化、凝结、碰并、蒸发和沉降等基本动力过程以及液态云滴凝结生长、碰并生长和沉降过程.利用该模式我们做了旨在研究硫酸盐和海盐之间作为云凝结核的竞争的数值试验;并对在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海盐、硫酸盐对云微物理特性的影响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本文用一个改进的土壤—植被—大气模式(MSPAS)研究了陆面与大气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区域气候效应.此模式由大气边界层方程组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程组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后者主要采用了Deardorff(1978)和Noilhan等(1989)提出的参数化方案,并进行了改进.与SiB、BATS等一些以细致刻画物理参数而闻名的模式相比,这个简化的模式更加便于调试和节省计算时间.并应用该模式做了植被和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和气象统计预报的方法,采用白石桥小区的污染物观测资料和同期北京地区的气象场常规观测资料,对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气溶胶细粒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密切,并获得判别气溶胶细粒子浓度准确性及估计其数值的客观方法.通过确定气象常规量和气溶胶细粒子浓度的关系为进一步考虑不同地区的输送问题和污染源的问题提供参考.
北京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细粒子的污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对北京市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四个季节展开的采样监测结果分析,有效采样天数为50d,北京市细粒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09.60μg/m.研究发现细粒子的质量浓度不仅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且与气象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细粒子的观测数据为基础,进行细粒子浓度与同期的气象条件定量关系的研究.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兰州市冬季SO的大气环境容量,为大气污染控制的总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利用RAMS三维非流体静力大气动力模式模拟的气象场驱动中尺度大气扩散模式HYPACT的方法,模拟出SO的浓度分布及每个污染单元对于地面浓度的分担率,然后根据SO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为质量标准),用线性规划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兰州市冬季典型日条件下SO的大气环境容量.
本文分析了低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产生低温的天气类型,低温当晚的气象因子的差异;利用全省66个台站站址所处的纬度、海拔高度、离海距和观测站与周围的相对高度差等地理因子建立推算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的模式.并以此来探讨海洋对台湾海峡西岸最低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对冬季低温增温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