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大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及遗传分析

来源 :2012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作物学科发展与粮食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8个不育系及其对应保持系、9个恢复系与按8×9配制的72个杂种大麦为材料,分析了杂交大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单株干重7个性状的离中亲优势和超优亲优势以及配合力效应,并对杂交大麦不同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7个性状共出现365次显著离中亲优势,组合出现率为72.4%,不同性状的离中亲优势出现率差异较大,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三个性状的显著离中亲优势组合出现率分别达到98.6%、90.3%和91.7%,且株高均表现为正向离中亲优势;7个性状共出现99次显著超优亲优势,组合出现率为19.6%,其中穗下节间长、千粒重和穗长3个性状的显著优势出现率较高,分别为59.7%、43.1%和20.8%;异棱型杂交种显著超优亲优势出现的比例高于同棱型杂交种;株高、穗长和千粒重三个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穗下节间长的父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穗数、单株粒重与单株干重三个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差效应达到极显著差异,特殊配合力的效应不显著;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大;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和千粒重五个性状的显性势较大.
其他文献
在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策略均在不断改善,课堂上也更为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生物课堂上,着眼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发展出更易被学生所接
  利用EMS诱变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鉴定出一个分蘖后期至成熟期叶片自然早衰突变体esll,仅叶尖和叶上部边缘衰老,主脉部位正常不衰老,主要农艺性状均极显著下降,如结实
会议
观察能力能够作为人们深入认知事物的重要素质之一,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选用最为适宜的观察方法开展实验教学工作,这样才更利于保障生物实验教学工
艺术简介王立新,汉族,1967年生于河南原阳。1986年10月入伍,现在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工作,上校军衔。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华仓颉文化网站艺术顾问,中华仓颉书画研究
  本文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并指出了我国今后小麦栽培发展方向是:合理利用小麦优良品种、高产优质栽培、资源高效利用、抗逆减灾、地力提升、机械化轻简栽培、无
实验教学是拥有许多适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时机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教学渠道。教师在日常的实验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引导学生们进行重
近些年随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走班制”学习成为了当前高中教学的一个新名词。现在的考高升学考试不再是采用以往固定的“文综”和“理综”的模式,而是学生在六门学科中任意选
  以望水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水分胁迫对苗期小麦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两种形态氮素培养下小麦幼苗的初生根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相对含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自新课改之后,我国各大教育机构创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模式,实施全方位、大格局、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尤其在生物教学方面,更是打破常规将学生整体生物学素养纳入到日常教学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