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地震波几何扩散补偿方法在表层黄土塬介质条件下的应用

来源 :2020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20)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塬介质对地震波的强烈吸收导致所接收到的地震单炮记录中表现出纵向浅层能量急剧衰减,中深层能量缓慢衰减的特征,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常规几何扩散补偿公式会产生过补偿现象,主要表现为浅层能量较弱,深层能量较强,纵向上能量一致性较差的特征.文中通过详细分析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理论球面扩散公式推导过程,尝试采取单一用均方根速度控制纵向能量补偿趋势,从而消弱双程时间对纵向能量补偿的影响,最后形成了新的几何扩散补偿公式.实际地震资料应用显示,应用改进后的补偿公式进行补偿能更加合理的恢复纵向能量衰减,纵向上振幅一致性较好,有效改善了常规方法在黄土塬介质应用中产生的过补偿现象,适合于表层为该类介质的地震波纵向能量衰减恢复.
其他文献
清东地区沙一段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但是研究区该类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域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清东地区双229区块、洼111区块典型井沙一段Ⅲ、Ⅳ、Ⅴ油组进行解剖分析了研究区沙一段构造-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阐明了主控因素,进而根据功能要素组合成藏模式(T-CDPS),将利用单个主控因素控油气作用下限值得到的单一功能要素控藏有利区叠加获得了多因素控藏有利区,最后在有利区带内根据确定的与圈闭
乌干达Albertine盆为新生带裂谷盆地,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端.Albertine盆地在平面上有两大油气聚集带:北部缓坡带和东部断阶带,二者油气聚集量差异较大,成藏规律和成藏模式尚不清楚.在对盆地构造、地层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两个油气富集带的成藏特点和成藏机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北部缓坡带具有优质砂体抽吸、油气长距离运移、小断层调节、动态成藏的特点.充足的油
针对双河油田Ⅳ1-3层系温度高、孔渗中等,特高含水的聚驱后胶结油藏条件,研究了非均相复合驱的粘弹性、界面特性、长期热稳定性、注入性、运移方式及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粘弹性较聚合物高30-50%,界面张力处于10-3mN/m数量级.老化180d,粘弹性保留率为80%,界面张力仍保持在10-3mN/m数量级.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性好,能够在高强度聚驱后提高双管并联胶结岩心采收率
随着渤海油田渤中区域勘探步伐向中深层迈进,潜山储层埋藏深度深、地质条件复杂、多套压力系统并存问题凸显,常规探井井身结构无法满足钻井及分层测试要求,亟需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结合地层实际情况,根据“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依据地层压力分布情况和必封点提出了井身结构设计优化思路,将传统的五开井身结构优化为六开井身结构:维持φ609.6mm隔水导管封隔表层疏松砂岩方
稳油控水技术体系研究在海上油田存在不够精细、无法定量、效率较低的难点,对复杂砂体的储层描述精细程度不够;部分定量研究技术(储层连通性等)在海上油田实施成本高;油田生产动态优化工作量大,调整频次少,人为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技术将油藏视为一个数字模型系统,在“稳油控水”数据流的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并引入数学算法强化传统研究的数字传导;以静态地质参数和动态历史注采数据加以实时修正,实现油藏系统的数字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川东北普光地区千佛崖组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参数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普遍具有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27%,黑色富有机质泥页TOC均值1.60%;干酪根类型以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1.68%,达到高成熟阶段;黏土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36.18%,石英含量较高,平均含量47.80%;优质岩相为中-高碳
川南泸州北部地区具备双层开发的地质条件.龙一14小层中上部发育一套厚度约15m的优质页岩储层,距龙一11小层顶部普遍大于40m.该段储层具有高TOC、高孔隙度、高脆性矿物含量等良好的页岩静态评价参数特征.同时该段优质页岩储层在区内发育相对稳定,向北到威远区块逐渐减薄,向南到长宁区块逐渐减薄至消失.通过前期研究表明,该优质页岩储层具备低声波时差、低密度的电性特征.由于沉积厚度小于常规地震资料最小分辨
在低渗透气藏开发中,影响水平井压裂效果的因素较多,找出影响水平井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对于指导后续压裂方案设计,提高压裂措施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滴西低渗透气藏独特的储层特征,通过数学方法对该区块水平井前期生产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影响水平井压裂效果的工程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主控因素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某口水平井的压裂设计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单缝改造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适当缩短缝间距、提高布缝密
注水开发是边底水低渗油藏的主要开发手段,由于边底水与油藏直接接触的特点导致油井见水规律复杂,使得常规手段对边底水油藏水淹治理效果不佳.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典型BLC边底水油区为例,通过油藏精细描述、正交实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生产动态数据系统的分析了边底水低渗油藏的见水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水体厚度越大,含水率上升速度越快;油井的射孔避水高度越低、隔夹层长度越短、隔夹层位置越靠近水体,含水率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致密油已经成为大庆油田产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压裂工艺设计是实现致密油储层有效动用的有力保证.针对传统设计方法存在优化过程繁琐、求解困难的问题,将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到设计决策中.综合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和油气田开发理论,挖掘油藏地质、压裂施工及生产动态数据间的潜在关联,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影响致密油储层压后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储层压后产能预测.在产能预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