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静压桩与钻孔桩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与比较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锚杆静压桩与钻孔桩是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中常用的两种施工工艺.通过对应用两种不同加固工艺的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锚杆静压桩加固方法见效快,附加拖带沉降增加较小,较适用于地基土层以软土为主的建筑物地基加固,但在进行建筑物地基沉降较小侧压桩时会继续增加建筑物倾斜,应引起重视;钻孔桩加固方法在加固初期会加速建筑物沉降发展,引起较大的附加沉降,但其可用于地基土层存在较硬土层的工况,建议施工时严格控制打桩顺序和时间间隔,避免引起较大的土体扰动.
其他文献
为研究软土地震条件下摩擦型桩筏基础-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行为,采用土工离心机开展一系列桩筏基础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采用饱和高岭土模拟软土地基,上部结构简化成杆件和集中质量,桩间距包括4d和6d.在50g离心加速度下输入不同幅值人工模拟地震波,分析结构与土体模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长的振动周期范围内,桩筏模型地震加速度普遍超过地表土体;两种桩距桩筏基础的震后瞬时沉降总体
由于抗浮设计方案及施工过程处理不当,建筑物抗浮区域结构(如:纯地下车库部分)在地下水位快速上升时很容易造成上浮和受损破坏.当地下水位再次降低后,大部分上浮结构区域会基本归位.在进行建筑结构加固的同时,由于基础与地基、防水板与地基之间往往存在接触不紧密或脱空的现象,地基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破坏,因此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和填充密实处理,以防止上部覆土后二次变形对加固结构的次生影响.压力注浆树根桩因其受力
本文以不同布桩方式为切入点开展均质黏质粉土场地中的低承台桩基的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对上部荷载相同的三种不同布桩的桩基进行地震动力反应数值模拟,揭示了三种不同布桩形式的桩基础在相同地震动输入下结构和土体的加速度、位移、剪力、弯矩动力响应特征及机理,详细阐述了各种布桩方式抗震性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输入下墩顶墩底的地震动响应大于单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响应;桩、承台、墩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越对称
随钻跟管桩是一种最新研发的非挤土大直径PHC管桩桩型,具有施工速度快、单桩承载力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城市建筑与管线高密集地区.为了研究随钻跟管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静载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此外,现场高应变测试推算的桩基极限承载力也与静载试验结果较为相近,误差约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封底混
为研究可控刚度桩筏基础负摩阻力问题,将其简化为单桩模型,提出桩周土体沉降二折线分布模型,基于荷载传递法,建立了单桩负摩阻力简化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算例验证.采用理论计算对端承型单桩负摩阻力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桩长、桩径、桩顶荷载以及桩顶平面处地基土沉降量对桩侧负摩阻力及桩身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长对桩身轴力影响较大,桩长越长,桩底轴力较桩顶轴力增长率越大;桩径增加所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桩身轴力的不利影
由于开挖和打桩的施工方法不当等原因,容易产生过大土体位移而导致工程桩倾斜甚至断裂.如何对已产生该问题的单位工程基桩承载力进行评估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难题.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倾斜桩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端及桩侧岩土体支承阻力和由于桩顶水平偏位产生的附加弯矩的影响,综合评价单位工程基桩承载力必须同时考虑以上两个主要方面因素的作用.结合福州某高层建筑预应力管桩出现倾斜问题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检查评估全体桩基承载
灌注桩成孔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灌注后的成桩质量,不良的成孔会导致基桩承载力或耐久性降低.因此,桩基工程除应在工程桩施工前和施工后进行基桩检测外,尚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检测.本文对目前的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给出了各种方法详细的优、缺点对比表,方便了工程检测人员对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本文也提出了成孔检测新技术的展望,旨在促进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API规范建议的p-y曲线表达式是水平受荷桩问题p-y曲线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但API规范法的表达式基于小直径桩现场试验得到,其p-y曲线运用于大直径桩时,存在初始刚度偏大、极限抗力偏小的问题.为考虑桩径尺寸效应对p-y曲线的影响,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基于线弹性模型对p-y曲线的初始模量进行修正,基于砂土MC弹塑性模型分析破坏应变楔的几何参数以修正桩侧极限抗力.在此基础上,给出适用于砂土中大直径(
本文结合福州滨海新区某项目,综合分析了常规桩型因该项目地质条件特殊所带来的适用性问题,并提出了水泥土复合管桩技术方案和基于旋扩工法的水泥土复合管桩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和检测验证了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为今后类似地层条件提供了一种技术可行、经济、高效的桩基工程新技术.
工作(设计)荷载作用下桩筏基础底面地基附加应力分布与基础沉降计算关系密切.基于桩-土-筏共同作用和土体非线性变形特性建立桩筏基础计算模型,通过现场工程实测结果验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并开展不同工况桩筏基础沉降与附加应力参数化分析,讨论桩间距、桩土刚度比和桩长等因素对基础沉降和地基附加应力的影响,最后给出桩筏基础沉降计算深度的取值建议.该方法可为桩筏基础设计和沉降计算方法优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