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鼻出血起源位置的CT影像学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ch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影像检查在对难治性鼻出血起源位置的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87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30例,年龄24~87岁,中位年龄53岁。全部患者均为急诊处理行单纯鼻腔填塞术效果不佳或无法止血,需行全麻或局麻鼻内镜下鼻出血探查止血术,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术中鼻内镜下探查确切出血点止血,术后分析CT结果所示出血起源位置,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年龄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患儿术后元音共振峰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右侧人工耳蜗植入语前聋患儿45名,根据人工耳蜗听力植入年龄不同分为3组,2-4岁组,4-7岁组,7岁以上组,每组各15人。对45名语前聋患儿进行随访,分别在植入后半年、1年、1年半、2年行元音/a/、/i/、/u/共振峰检查,评估舌位图面积。
目的 解决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把对患儿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全民的安全保健意识。方法 构建在院期间患儿安全,应从家长与医护人员的相互分工,安全的医疗环境,住院患儿的安全告知书,病房门禁管理,护理标识的应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人员的健康问题,手卫生的落实,对输液患儿的看管,患儿之间嬉戏打闹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皮肤的保护,正确饮食,预防小儿湿疹的发生,电子产品的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报道我科收治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以“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为关键词在PubMed及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截止2016年01月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共81例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筛选态特性与频率特异性适中的短音信号作为ABR测试信号.介绍相关国家标准.方法 在本底噪声小于24 dB A隔音屏蔽室内,应用Bio-logic诱发电位系统输出500 Hz、1000Hz、2000 Hz、4000 Hz四个频率短音,门控为分别为Blackman、Gaussian、Hanning、Linear.分析各个信号频谱,筛选态特性与频率特异性适中的短音信号作为ABR测试信号.Black
目的 研究新型可降解吸收的鼻腔填塞材料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复合物水凝胶的细胞毒性。方法 鼻内镜术后填塞是鼻内镜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发展、手术机械的不断变革,同时也对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可应用的鼻腔填塞材料很多,可吸收降解止血材料因其止血效果快速,无需取出,避免了普通敷料取出时给病人带来的疼痛,还避免二次出血及产生新的创面,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而成为近年来止血
目的 探讨将内镜下路氏透视规律与CT影像结合,并且进行量化分析,是否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的空间方向,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 重建鼻窦矢状位,依据内镜仰角方向(55.)为视线方向画线,并垂直视线方向标记垂线为空间垂直方向.将矢状位CT放入通过SketchUp软件模拟量化鼻腔,依据内镜仰角方向(55°)进行观察:额窦引流周围气房及间隔、筛顶、与空间垂直方向的关系;与常规平面CT比较,观察内镜空间水平方向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 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性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并且探讨近10年两者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 2005年至2014年我院接诊的5486例鼻高反应症状患者分为AR组和NAR组,对两组患者的比例、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等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薄层及特殊成像技术在突发性聋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突发性聋患者,均进行纯音测听、听觉脑干反应测听(ABR)等听力学检查及内耳MRI检查,分析突发性聋患者MRI检查对查找病因价值,分析60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检查结果与听力检查及临床特征关系,探讨
目的 分析伴对侧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了解与该类型突聋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3例伴对侧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疗效评估以及对侧耳临床特征等,与同时起病双侧突发性聋和单侧突发性聋组资料对比,分析致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该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特点。
目的 鳃裂癌常表现为以囊性病变为主的巨大包块。报道显示,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多来源于口咽癌。来自口咽癌的转移淋巴结常显示有囊性变,因此,对于一些来源于临床隐匿型口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灶,有时难以将其与鳃裂癌进行区分。而且,鳃裂癌中与恶变相关的一些因子仍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报道一例HPV阳性的鳃裂癌,提示其发病与HPV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