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单体在中空发展成降雹单体的一次过程分析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02年8月5日新疆昭苏盆地的雷达回波资料,对该雹云初始雷达回波的出现及演变过程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为了推进连云港市及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强港口对城市临港产业的带动作用,保障港口可持续发展,连云港港将在加紧建设湾内主体港区、完善其商贸流通功能的同时,加强南北两翼临海产业开发,在深入研究建港条件的基础上,积极辟建大型临海工业发展港区,最终形成"一体两翼"、商业港和工业港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两翼港区功能定位:大型临海工业发展港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引导并承接内陆腹地石化、冶金等重化工业及上
将一种快速粒子level set方法(Enright et al)用于流体自由表面追踪,以求解二维雷诺平均方程。为了减少计算时间,在求解level set方程的过程中,采用了半拉格朗日算法(semi-Lagrangian)(Strain)和快速步进法(fast marching)(Sethian)两种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界面追踪精度,对levelset函数用无质量粒子进行校正。在水动力模型中,采用
大风或台风期航道骡淤是近年来开发港口航道必须解决的困难和复杂问题。本文采用作者开发研究的风浪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输移和航道骡淤预报方法及程序BEDMUD,根据西部开发项目新测的防城港泥沙资料和"8609"号台风要素,验证计算了该台风拦门沙航道平均淤积厚度0.24m,"8609"号台风过后当年实测平均淤厚0.28m。在取得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再计算历史上影响防城港最大的台风-"0312"号台风,后报当时较
由于精确模拟非线性波沿斜面传播规律非常困难,本文从势函数的边界积分方程出发,建立了一种时域内二维波浪模拟的数值模型,主要用来模拟完全非线性波浪的传播变形过程。本文的数值模型使用高阶二维边界元方法,采用可调节时间步长的基于二阶显式泰勒展开的混合欧拉-拉格郎日时间步进来求解带自由表面的线性或完全非线性波浪传播问题。在计算区域一端造出线性或非线性的周期性波浪,另一端采用消除反射波的人工粘性吸收边界。通过
首先论述了垂直升降剖面测量系统对深海环境探测的意义,并对国内外深海垂直升降剖面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一种垂直升降剖面测量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具备自动升降功能的剖面观测系统,系统最大布放深度4000m,剖面测量深度范围100~1500m,为区域性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提供一种高效、经济、安全、隐蔽的测量方法,将在海洋科学研究、军事海洋学研究、海洋工程建设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大大提高人
为了探索冰激柔性四桩柱结构振动进程的控制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动冰力模型试验。试验研究中发现,冰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成为控制机理。相互作用系数对四桩柱结构的动力效应具有明显的控制,当相互作用系数处在20~45范围内时,结构将在冰排的作用下产生剧烈的振动。
大气中水汽凝结物粒子尺度谱,是云和降水微物理的重要特征.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云和降水数值模式微物理过程参数化的基础.更是大气辐射、气候模式研究的重要课题.水汽凝结物粒子尺度谱,包含有丰富的云和降水形成、发展、衰亡阶段诸多云物理过程信息,科学解读这些信息不仅是完善、提高云和降水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还为人工催化影响引起粒子尺度谱变化提供直接测量比对和催化理论依据(静力),更为云和降水数值模式单一尺度谱
层状云降水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降水过程,大量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层状云结构和降水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与云中冰晶浓度、云的厚度和过冷水含量有关,还与云内的微物理过程和动力过程有关.层状云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对象.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过一些观测计划并进行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5~8],探讨层状云降水的机理和人工增雨的可能性.本文分析了2004年7月5日东北地区的一次降雨
应用MICAPS常规资料和FY-2卫星资料,对2002、2003年夏季滇中玉溪地区出现的15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夏季滇中玉溪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天气形势环流特征;根据昆明CINRAD-CC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15次冰雹天气过程降雹前雹云的回波强度、回波高度、水平尺度、液态含水量及速度场的变化,得出强度≥40dBZ的强回波高度在-10℃层以上,主体回波0℃上下水平尺度之比逐渐增大,负
本文根据2000年7月10日兵团农四师75团雷达站回波资料,分析了地形雹暴系统生消演变特征,得出了地形雹暴具有生命时间短、沿地形等高线缓慢移动、雹暴系统中的新生雹暴逆高空环境风呈离散传播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