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扰动与竖直摆钻孔倾斜仪

来源 :2008中国科协防灾减灾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科学家们用精确的仪器观测,地球上发生的地震,每年大约有500万次,平均1天就要发生1万多次.然而,这么多的地震,给我们地震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因难,有效的前兆观测和精确的观测仪器都急切需要去研究探索,本台运用的DC-Ⅱ电磁扰动监测系统和CZB竖摆钻孔倾斜仪对2008-04-02 04:35:14濮阳范县3.8级地震和2008-04-10 08:56:10濮阳范县3.0级地震都有明显的对应.这两种仪器的综合运用为地震科学各项主要参数的测量研究、探索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可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构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程度的气象因子评价体系,利用加权平均方法,建立了黔东南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程度定量评价计算公式.根据2008年黔东南州16个台站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的相关气象因子,计算了其冰冻程度;并且利用回归方法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定量评价计算公式,计算了黔东南州206个乡镇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程度.结果表明: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黔东南州各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达到一
本文提出七点建议:1、卫生部应设立卫生应急救援的专门机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政司局应设立应急处室.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2、建立国家、省,市、县的卫生应急救援队;3、以白色和迷彩为基调统一全国卫生救援队的服装和标志;4、统一装备.省级装备应急救援民用直升机,省、市、县级配备消毒专用车、宜传车、炊事车、越野车及电动、手动喷雾器等设备和用品的标准配备; 5、每年应开展卫生应急救援的
水的存在对岩石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改变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外,随着温压的改变水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将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具有临界奇异性.当水的临界奇异性变化与断裂发生耦合作用时,就可能孕育或触发地震.本文介绍了岩石圈中水的相变,以热容为例研究了水的临界奇异性变化,结合地温线分析岩石圈中水的临界奇异性出现的条件,指出水的临奇异性和断裂的耦合作用对地震的触发和孕育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本文从冬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降水量、降雪日数、连续降雪日数、暴雪日数、电线积冰日数、电线积冰重量等要素对2008年1月陕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日数多、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是2008年初陕西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特点.1月全省平均降雪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连续降雪日数为仅次于1989年的第2多年,雨雪量、降雪日数、连续降雪日数等
目的: 评估与分析5.12汶川地震后四川和甘肃两省重灾区利什曼病传播潜势.方法:收集2005-2007年、2008年1~6月各地利什曼病报各病例数据,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利什曼病病例分布和流行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和2008年1~6 月,四川全省分别报告利什曼病病例59、49、77和30例,甘肃全省分别报告利什曼病病例92、106、162和83例,由于地震后利什曼病传染源有增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自古以来即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谚语.这是由于灾害发生后居民生活秩序失常,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医疗机构遭受破坏等方面原因造成.灾期和灾后由于生态破坏及灾民密集,人畜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肠道疾病,虫媒疾病等的暴发,以卫生防疫为目的的灾区消毒工作,应严格依照卫生部发布的地震灾区卫生防疫《消毒处理》要点规范展开,既要通过消毒消除传染病隐患,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六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汶川地震灾害恢复重建条例(草案)》,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本文认为《条例》草案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原则应包括水土保持规划。本文就灾后重建编制新的水土保持规划问题提几点建议。主要内容为:1、关于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要贯彻以防为主和以避为土的方针;2、关于土地利用方向;3、关于措施布局;4、关于设计标准;5、关于
根据2008年1-2月漯河市气象台的存档资料,分析概括了2008年1-2月发生在漯河市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与气候概况,回顾了在连阴雨雪、暴雪、冻雨、低温、积雪、结冰等天气情况下,漯河市气象台的短时、短、中期预报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及对政府机关、各有关部门、公众的服务情况,总结了预报和服务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评估了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农业、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
因近年自然灾害频发,全民减灾防灾意识空前高涨,气象预报作为为减灾防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防灾减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气象预报领域里仍有众多的未知因素,理论和经验均不足以解决天气预报的所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作为进行分析: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今天的气象预报能力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同时大气运动也变化不断,未知领域广阔无垠,因此不可测事件难以避免,勉为其难势必失
本文引用地震视应变方法,对华北地区33次中强地震前地震视应变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视应变的异常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以及对弱震区中等以上地震的预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