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单中心还是多中心--基于市区、市域两个维度的系列实证研究

来源 :2015年中国城市地理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减轻城市拥挤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不少大城市纷纷发展新城和建设新区,实施了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不过效果并不理想,中心城市蔓延依旧,新城新区增长缓慢,甚至有些新区被贴上了“鬼城”的标签。
其他文献
城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文地理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热点。人文地理学者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一般集中在评价与表征等方面,而对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在的制度原因等社会因子的讨论相对较少。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到近年来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城市经历了经济-社会-制度的全面转型,城市空间全面重构,居民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由经济增长、空间扩展逐步转变为社会管理的精细化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关研究说明,城镇群是当前国际国内区域发展的重心所在,城镇群发展模式也是新时期区域经济社会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关专家呼吁科学培育大中小不同层级和梯度发展的中国城镇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会议
开放区是新国际劳动分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产物.作为中国大都市区一种空间生产组织,开发区是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我国大多数开发区的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竞争力不高.2008年以来,伴随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开发区也面临一系列问题,转型已成为开发区的必然之路.
会议
不透水面是指对水不能快速入渗到地表以下的、人工建设而非自然形成的覆盖类型的总括,是进行城市区域扩张研究,综合分析其环境效应的重要评价因子。江苏省是全国三大都市圈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扩展状况对研究我国的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会议
科学合理的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城乡的空间载体,优化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对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形成高效协同的空间开发秩序,提高国土空间运行效率,确保国家国土安全,对推动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对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会议
和谐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新型城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从地理学研究对象—人地关系的角度,对经济发展及人与资源环境关系内涵进行解读,在对德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两区同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两区同建与农民“失地”、两区同建与农业“失色”、两区同建与文化“失遗”、两区同建与生态“失衡”、两区同建与社会“失稳”、两区同建与组织“失调”等问题。
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长期研究的重点内容。众多理论与实践表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是复杂多元的,且各个动力之间又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当前,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瓶颈,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在实践中,不同功能类型、不同职能定位、不同区位的城市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生活品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经常面临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一概而论低碳减排或生态环保是没有意义的,如何有效地评估各方面的损益是决策中最大的难题。
会议
达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东部、拉萨河中游段。达孜县有优美的山水和田园风光,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近年来,拉萨市教育城的实施建立给达孜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自治区、市的关心和江苏省镇江市的大力援助下,达孜县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