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21米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和根系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利用20 m或者更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在植物根系系统以及土壤优先流过程的影响下,深层土壤的有机碳过程在全球碳循环和陆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已有深剖面(本文定义为5 m以下)土壤有机碳(SOC)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古环境重建方面,对其储量、垂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我们假设:长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相应根系特征对深剖面SOC的数量与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利用自制深剖面土壤样品采集系统,在黄土高原6个区域共选择33个典型样点,采集深剖面土壤与植物根系样品(取样深度介于12 m到21 m之间),对SOC、颗粒组成及根系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黄土高原21 m剖面SOC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三个显著不同的层次:0-2 m(3.28 ±2.39 g kg-1),2-14 m(2.07±0.79 g kg-1)和14-21 m(1.56±0.57 gkg-1).与其他每米土层相比,表层1 m土层的SOC储量最高(5.34±2.13 kgm-2),但仅占整个21m剖面的9%.对于深层土壤(5m-21 m),林地的SOC储量(47±0.43 kg m-2)显著(P<0.01)高于永久性农地(38±0.44 kgm-2).在根区,农地、草地和林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的主控因素是根长、pH和粘粒含量;在根区以下,为土壤含水量、pH和粘粒含量.土地利用和根系特性显著影响深剖面土壤有机碳的数量与垂直分布特征.黄土高原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于增加深层有机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能够增加深层有机碳的储量,进而对全球变暖形成负反馈.
其他文献
  全球变化科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平衡大气CO2收支。至今仍存在每年十亿吨级的陆地碳汇不知去向,即所谓的"遗失碳汇"问题。这些不明碳汇的位置、量级、变化和形成机制
会议
Nanowires have recent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low-dimensional structure, tunabl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for next-generation nanos
  8千年来大气CO2浓度异常增加究竟是"自然过程"还是"人为因素"驱动的结果,一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因此准确区分全新世自然植被演化和人类土地利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会议
  This study examined a pair of neighbouring small watersheds with similar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s.Since 1954, natural revegetation has been
会议
  全新世大暖期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度和降水的最佳组合时期,该时期碳汇丰富,湖泊水体与沉积物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活跃,湖泊固碳潜力较高.因此,研究大暖期中国湖泊空间分布
会议
  粟(Setaria italica)和黍(Panicum miliaceum)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代表作物,其炭化种子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易获取性及易鉴定到种等优势,是古气候定量重建的潜在理想材料
会议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北缘(36°32′-37°15′N,99°36′-100°47′E),是我国最大的微咸水湖。它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和东亚季风湿润区的过渡带,同时受亚洲冬、夏季
会议
我国观赏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规模的产出,有些石种在世界赏石领域独享其尊。观赏石资源如同矿产资源一样,都是国家的自然资源。观赏石资源与矿产资源相比
  泥炭沉积具有沉积环境稳定、分辨率高、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等特征,是记录古环境变化的优质载体。泥炭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能够指示生物输入源的变化,从而恢复古环境
会议
漫步华尔街专栏由华尔街资深金融专家刘虹俊先生担纲主持。刘先生现仍在美国华尔街从事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刘先生希望通过本专栏将其十几年华尔街成功经验和独到见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