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针灸研究的反思

来源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疗效欠佳。临床或动物研究均表明针灸可有效治疗抑郁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针对现阶段针刺抗抑郁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反思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以期提高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因骨髓抑制不能及时纠正,影响化疗节拍。临床上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时,除了鲨甘醇、维生素B4等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治法外,针刺是最常见、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笔者就近五年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若干常见腧穴及其具体操作,总结如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临床突然发生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则出现口眼歪斜。该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发病急,病因病机以气虚为本,风邪入中,气血痹阻为标,证属本虚标实之证。该病病位在面部,与阳明、太阳、少阳经的经筋密切相关。从经筋论治的特色是能直达病所,发挥“通经络,调气血
元气,源自先天,主宰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中医重视元气,认为元气是健康的根本,各种大病及慢性病之所以多见且难治,与元气不足或耗损有必然的联系。中医认为养生,就是养元气,让元气不随喜乐而妄动,亦不欲过劳而耗之。元气源自先天肾精,难以补充,能不过泄即是补,因此中医重视固护元气。元气易损难复,元气虚损只能调养脾胃,以扶后天之本,以扶元气之虚。脐为先天之根蒂,内通元气,时时温灸,可固护元气。脐位处人身之中,
《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理论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论渊源,六经辨证本质实为“三阴三阳辨证”,其病机基础是机体和病邪相互作用下的不同阴阳病理状态。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脱胎于经络辨证,综合了阴阳学说、脏腑学说、气化学说等理论,充实发展了经络辨证。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各侧重于不同的应用范围。临床上应将两者紧密结合,以更好地阐述中医病因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该病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该病治疗方法多样,热敏灸是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较好,得到患者的广泛接受。但是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复杂,病因病机尚不明确,因此临床上仍然有部分患者临床疗效并不满意。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关
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脾肾阳虚是高尿酸血症、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内因;湿、浊、瘀内停脏腑营血、痹阻脉络为痛风的基本病机;温阳化湿、泄浊祛瘀为痛风的基本治法。
当今针灸面临的挑战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些临床试验对针灸疗效的质疑;西方理疗师行业把干针独立于针灸之外的企图;临床上对躯体疼痛的发病与治疗过度强调体表某些组织结构(如肌肉、筋膜)的作用;一些过粗或长或带有刀刃的针具改良导致过度治疗的倾向;以及对针灸、经络理论的创新或重组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如坚持中医经典的绝对权威与不可逾越。本文作者提出,这些挑战大多是围绕着针灸的刺激部位(穴位)这一中心环节
《伤寒论》中有关于蓄血证的条文散见于太阳病篇(106)(124) (125) (126),阳明病篇(237) (257),所用经方为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虽然散见于两篇之中,但是根据蓄血证证候特点和经络辨证,可得出结论:蓄血证当属于阳明病,而非太阳病。太阳病篇和阳明病篇中的蓄血证,其病机都是瘀热结于下焦,只是病势的不同:太阳病篇的有外邪作为诱因,所以发病急骤;阳明病篇的无外邪,是瘀血的缓慢积
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是指60岁或60岁以后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不易确诊,易与老年风湿性多肌痛、骨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相混淆。老年人脏器逐渐衰老及功能衰退,故此病在药物治疗上亦存在诸多困难。微创针刀镜技术是近年研发的以中医经筋理论为指导,融合西医内窥镜技术的专治风湿免疫类疾病关节疼痛的微创外治疗法。本文就微创针刀镜技术在诊治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及价值作详细讨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理论精髓。皮肤病以皮损为病变表现,通过对皮损的形态、颜色、部位、循行经络及患者的自觉症状等进行皮损辨证,对于指导皮肤病的中医外治具有更直接的临床意义。“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皮肤病的皮损表现往往也可以反映机体的整体状况,故损辨证,对于整体辨证用药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