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电子结构

来源 :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英药物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减是中药吴茱萸的重要有效成分,药理活性实验研究证明它们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1-3).虽然这两种生物碱在结构上是类似的(见图1a,2a),但是他们的抗肿瘤活性却有很大的差别.文献报道(4)认为吴茱萸碱N14 位上甲基的存在,可能是吴茱萸碱比吴茱萸次减活性更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人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为了从理论上研究这两种生物碱的电子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关系,我们运用Gaussian 03 程序中的DFT-B3LYP 方法对这两种化合物进行了全几何优化(见图1b,2b),并在优化构型基础上对这两种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信息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二面角,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的五个环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平面N1-C2-C3 与平面C2-C3-N14 之间,C2-C3-N4与平面N4-C3-N14 之间,C3-N4-C15 与平面C15-N14-C3 之间的二面角分别是0.00°,0.01°,0.00°,N1-N14 之间的距离为2.858(A).而吴茱萸碱由于甲基的存在导致化合物的结构发生了扭曲,使得B、C、D 环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在吴茱萸碱中相同平面的二面角分别为58.78°,55.11°,30.83°,N1-N14 之间的距离拉长为3.086(A).从前线分子轨道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吴茱萸碱来说,HOMO 轨道(图1c)主要分布在A、B 环上,LUMO 轨道(图1d)主要分布在D、E 环上.而吴茱萸次碱中,HOMO 轨道(图2c)和LUMO 轨道(图2d)中的电子在整个分子内发生了离域化,说明吴茱萸次碱具有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能力.
其他文献
会议
以黄芩苷为起始原料,运用一步合成法,合成了基于黄芩素 A 环修饰物的衍生物—6,7-二乙酰氧基黄芩素,其结构通过IR,MS,13CNMR 和1HNMRS 数据确证。初步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 法)结果显示,与黄芩素(IC50=100μM)相比,6,7-二乙酰氧基黄芩素对肿瘤细胞株K562 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50μM)。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黄芩素A 进行结构修饰的衍生物有可能发展成为
Among the building blocks for construction of fused N-heterocyclic quinazoline rings,3,4-dihydro-2H-pyrazino[2,1-b]quinazoline-1,6-dione(1)has been anticipated to be versatile in further structural mo
会议
会议
ATP 结合式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重要原因[1].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及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过度表达会导致多种化疗药物治疗失败,包括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P-gp 及BCRP 的功能和/或表达,可以
Fungal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asily neglected pathogens 1.Therefore,there is a great demand for novel antifungals employing new biochemical mechanisms and activities with fewer side effects.Thi
近些年来,国内外已报道了一些吴茱萸次碱的合成及药理活性研究(1-3),为了进一步提高吴茱萸次碱的抗肿瘤活性,我们以邻氨基苯甲酸及三种取代苯胺(2a,2b,2c)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0-甲基吴茱萸次碱(4a)、10-甲氧基吴茱萸次碱(4b)和10,11-二甲氧基吴茱萸次碱(4c)等三种吴茱萸次碱的衍生物(合成路线见scheme 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及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