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类运动员运动疲劳的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ru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体能类运动员专项训练后,躯干及下肢部分肌肉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进行分析,利用时、频域指标的变化关系来研究体能类运动员躯干及下肢主要肌群的表面肌电变化规律,分析评价体能类运动项目运动员运动疲劳表面肌电特征,为体能类运动项目的训练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体能类运动员30名,进行常规的专项训练科目,于训练前、上午训练结束后与下午训练结束后20分钟内的三个时间点,要求运动员保持半屈膝位保持静立,躯干竖直.利用芬兰Mega公司生产的ME-6000 16导便携式肌电仪采用双电极引导法记录采集:双侧竖脊肌、股直肌、胫骨前肌等长收缩肌电信号,利用Megawin软件进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均方根振幅(root-mean-square,RMS)的分析,所得频域和时域值的差异性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上、下午训练后以上肌肉的MPF,MF均比晨起时有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尤以下午训练后显著;下午训练后与上午训练后的胫骨前肌MPF值有显著下降;而上、下午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只有下午训练后测得双侧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RMS值与训练前值有显著升高,其中尤以胫骨前肌最为显著.结论:1、研究已经发现肌疲劳总伴随着频域指标的降低,即MF和MPF值的下降,且下降的程度与疲劳的程度相关.说明随着训练的进行,所测肌肉疲劳程度逐渐加深,其中,下肢远端肌群的疲劳程度尤深.竖脊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频域指标MPF, MF可较有效地反映躯干及下肢肌肉功能状况,可作为评价训练动态负荷的生理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量提供理论依据,避免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而防止发生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本研究中,全天训练后双侧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RMS与训练前比较没有表现出具有明显的升高.表面RMS可能不宜作为骨骼肌的疲劳监测的有效生理学指标.这与以往的研究相吻合,以往的研究表明,RMS是放电的有效值,其大小决定于肌电幅值变化,一般认为与运动单位募集和兴奋节律的同步化有关,其表现为肌肉力量和收缩速度的变化.
其他文献
进修教育是急诊进修医师接受继续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促进急诊医学专业人员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急诊医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综合临床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如何在临床进修这一关键阶段有效的提高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急诊进修医师是至关重要的。在不断探索新的进修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现,采用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它是提高急诊进修医师培